金山与法海的渊源
金山古名浮玉,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区西北,原在江心,清末时与南岸陆地相连。因相传唐代僧人裴头陀曾在此开山得金,故改为金山。
金山的寺庙原名泽心寺,相传建于东晋,宋代改名龙游寺,清初又将其改为江天寺,后被称为金山寺。寺庙依山而造,山与寺混为一体,殿宇楼台层层相接,又被誉为“金山寺裹山”,有“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之奇妙景色。在山巅之上,矗立着一座慈寿塔,宋代修建而成,原为双塔,明万历二年,将其改建为一塔。清又对其重建,保存至今。塔高30米,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四面有廊,在塔上可远眺山下景色。
法海洞、白龙洞、朝阳洞、仙人洞为金山现存的四个古洞,其中的法海洞和白龙洞因跟“水漫金山”的神话关于而吸引很多游人。法海洞其实是唐朝宰相裴休的儿子法海禅师在金山静休时的住处。白龙洞在山下,中有一条只能容一人侧身而进的很深的石缝,传说许仙就是通过此洞到达杭州断桥的。
中泠泉位于金山之上,是一个方池,用石块砌成,四周围有石栏,靠亭子一边有一块大石,其上刻有“天下第一泉”。因其泉水用来沏茶,清香甘洌,故负有盛名,被历代品茶专家评为全国第一。
法海禅师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其父裴休曾任宰相,字公美,唐代济源地方裴村人。
裴休宰相于当时各宗派教旨均深入研究。他在唐代长庆年间(821-824)考中进士,历任节度使、礼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大中六年(852),裴休升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居相位五年,为官廉洁、治理有方、博学多才、文书俱佳。其身后《新唐书》、《旧唐书》都曾为他立传。
在历史上,法海禅师是苦行得道、受到整个江苏地方民众敬仰的开山祖师,从来没有拆散别人家庭的历史说法。史书中仅有一则驱赶咬伤人兽的白色蟒蛇进入长江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