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是如何划分等级的
有些朋友可能会突然之间想到,平常自己仰望星空的时候,总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星星很明亮,有些星星却很暗淡。是不是看起来特别明亮的就是很年轻的恒星,特别暗淡的就是那些很衰老的星星?因为年轻的恒星精力充沛,看起来更有精神。衰老的恒星已经变得很衰弱,没多少力气可以发光发热啦。
其实,不是这样的。恒星的明亮和暗淡,与它们的发光能力以及它们与地球之间距离的远近有着很大的关系。天文学家们一般都用“星等”来表示恒星的亮度。星等是表示天体相对亮度的数值,星等值越小,恒星看起来就越明亮;星等值越大,恒星看起来就越暗淡。
看到这里,有些好奇心特别强的朋友忍不住又要问了,星等是什么?又是哪个天文学家提出来的呀?
好吧,告诉你们,公元前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把人眼可以看见的恒星按照亮度和暗度划分了不同的等级。他把看起来最明亮的20颗恒星称作一等星,把看起来最黯淡的恒星称作六等星。其他的恒星分别按照不同的亮度和暗度,分成二等星、三等星、四等星和五等星。
这种划分恒星等级的观念是比较成熟稳重的星等观念。朋友们要记住哦,这个较为成熟稳重的星等就是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提出来的。
直至1857年,英国科学家普森用公式把两个恒星的星等与它们的亮度联系起来。普森认为,一等星比六等星要亮100倍,星等增加一等,亮度减弱2. 512倍。他的这个公式一直被后人沿用至今。
现在,朋友们都知道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发光了吧。喜欢探索的朋友们,现在,当你们再看到天上的星星向自己眨巴着小眼睛的时候,除了觉得它们美丽可爱之外,是不是还会想到其他方面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