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的“山中宰相”陶弘景简介

国学传统文化

南朝的“山中宰相”陶弘景简介

返穿围观:℉更新时间:11-29 16:04

南朝的“山中宰相”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医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弘景自幼聪明异常,读书万余卷,琴棋诗画,无不精通。15岁著《寻山志》。不到20岁即被萧道成引给诸王作侍读。

479年,萧道成建立齐国,对陶弘景更加倚重。陶弘景此时已一心向道。永明十一年(492)的一天,陶弘景脱下朝服挂在皇宫神虎门上,辞官归隐。

他选择了位于江苏的茅山作为隐居修道的地方。这里人烟罕至,山清水秀,陶弘景常常独自徘徊于山水间,吟诵诗句。他曾对弟子说:“我看见朱门红楼,从没有产生过要住在里面的念头;但一看见高山大湖,就禁不住心驰神往。”

他在山中炼丹寻药,一住就是四十多年。虽然没有炼成仙丹神药,却在医学与养生的理论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撰写的《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养性延命录》等,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道教的重要贡献则是撰写了《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为道教建立起神仙谱系,结束了早期道教神仙系统杂乱无章的局面。再就是开创了道教的另一著名派别,茅山派。

传说,陶弘景精通预测术。他早年与萧衍相识,预言他会成为帝王,后来萧衍果然做了梁朝的开国皇帝,即梁武帝。梁武帝对陶弘景钦佩不已,“屡加礼聘”,陶并不出山。梁武帝问他:“山中有什么,为什么不出山呢?”陶弘景写下一首诗,又画了一幅画作为回答。诗为《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画上是两头牛,一头散放水草之间,悠然自得;一头锁着金笼头,被人用绳牵着,用牛鞭驱赶。梁武帝看后,就不再强迫他了。但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谘问”,经常一个月中就有数次书信往返,因此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由于王公贵戚,“参候相续”,干扰频仍。他索性在山中建了一幢三层楼,“弘景处其上,弟子居其中,宾客至其下”,关门读书,与世无争。

陶弘景终生未婚,于大同二年(536),无疾而终,享年81岁。传说,他逝后的很多天,颜色不变,屈伸自如,香气氤氲满山。

标题:南朝的“山中宰相”陶弘景简介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4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