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啸,海啸是怎样形成的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特人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死亡人数突破30万,几百万人受灾,经济损失无法估量。那么什么是海啸呢?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呢?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往往在出现较大垂直断距的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引发印度洋大海啸的地震震级达到8.7级。海底没有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的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同。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深,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当然在大洋中震源附近水面最初的升高幅度只有1-2米,这种波动运行在深水大洋时,波长可达几十至几百千米不等,周期在2-200分钟范围内变动,最常见的是2-40分钟,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1000千米,比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航速还快,所以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甚至于航行的船只也难于察觉出这种波动。
然而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骤然增大,当进入狭窄浅水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流速几乎一样的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海湾和岸边,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的波高,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过来,特别是传播到漏斗型湾顶处更为突出。如海啸波在海口和海湾内反复发生反射时,还会诱发海湾内海水的固有振动引发假潮,使波高增幅更大,造成更大的危害。
地震经常在地球各地发生,但达到破坏性程度的地震是比较少的。全球地震活动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中亚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这里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表高低悬殊,有深度为11022米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地震带里,因而也是经常发生破坏性特大地震的区域。
地中海一中亚地震带,在西部由亚速尔群岛向西与大西洋海岭相连,东部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中国西南部、缅甸,向南至印尼,并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会合,这里发生的地震数占全球总数的15%左右。
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据1700多年的资料统计表明,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发生260次,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其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约占80%,发生在地中海区的约占8%,而在日本列岛及其邻近海域发生的地震则占环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因此,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受危害最严重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