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在哪儿,山海关与老龙头简介
山海关古称榆关、渝着,又名临渝关、临阎关,位于秦皇岛市东北 15公里,为河北省旧治临榆县的东门口。
据史书记载,明洪武十五年(1382),大将军徐达率军在此选择地势险要的隘口修筑关城,因其背山面海,关城居中,遂更名为山海关。它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山海相济,地势天成,是东北通往华北的咽喉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说。
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庆、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据史载,明隆庆二年 (1568)著名将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为抗御塞外俺答的侵略,亲率将士,用了5年的时间,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居庸关之间的长城敌台1200余座。他精干练兵,纪律严明,其军容为九边重镇之冠,在镇守蓟镇的16年间,山海关一带防线似铜墙铁壁一般,敌军不敢冒然侵犯。明未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也曾与吴三桂、满、蒙联军展开过激烈的战斗,经因寡不敌众而兵败于山海关西北的长城墙口“一片石”,此仗是山海关诸多战役中最为激烈悲壮的一幕。
山海关是一座威武雄壮的大关,辟有四门:东曰“镇东”、西曰“迎恩”、南曰“望洋”、北曰“威远”。东门楼为二层建筑,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楼内保存有明宪宗成化八年 (1472)“天下第一关”匾额。每个字高达1.6米,“一”字长1.09米,为当地进士萧显所书。这五个大字笔法苍劲有力,神韵庄重蒲洒。“一”字一笔不显单薄,“关”字多笔不显繁琐,驰名中外,誉满天下。
老龙头为明万里长城重要地段的东部起点,由石料垒筑,高约10米,深入海中20余米,恰似一条巨龙伸入大海。它北距山海关城4公里处,亦为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明初这里有观海亭,万历年间改建为澄海楼,大学士孙承宗为楼题匾“胸襟万里”。清初,重修澄海楼,规模更为宏大。因其踞城临海,高楼广厦,历来文人墨客到此观光并歌咏者颇多。
老龙头经历了清王朝的荣辱兴衰。清代前期,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多次到东北谒祭祖陵,途经山海关,都到老龙头观海,登楼赋诗,如康熙诗:“危楼千尺压洪荒,骋目云霞入渺茫。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这座历史名楼竟毁于一旦,附近筑起“六国营盘”,偶有诗人或游人来此,吊古伤情,发出的多为喟叹之声。追思世事的变化,面对断壁残墙,肝肠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