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带不是土星的专利
相信凡是在望远镜中见过土星倩影的人,一定会对其风情万种的芳姿,妩媚动人的容颜,雍容华贵的气度留下终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土星那扁扁的圆面中央,镶嵌着一条美丽的光环,这个罕见的光环大小匀称,亮度适中,与土星配在一起,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为宇宙中绝佳的“艺术珍品”。
虽然当年伽利略在他简陋的望远镜中,也曾模模糊糊地见到过土星光环,他曾以为这“最高的行星有3个”。因为当时人们心目中,土星已是太阳系的边界所在,所以伽利略说它是“最高行星”。只是他始终不能识破其中的奥秘,因为他见到的光环是似隐似现,而且总是与土星“粘在一起”。直到他死后14年- 1656年,由于望远镜有了很大的改善,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才第一次揭开了这个难解之谜。
在此后几百年间,人们无不认为,惟有土星才有这样美仑美奂的光环,光环也成为土星的象征。
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戴文赛教授,在对国外40多种太阳系起源学说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汲取其合理部分,扬弃其不足之处,结合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提出了“太阳系的起源星云说”。这是第一个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完整的、有自己特色的、能有机地说明太阳系所有主要特征的太阳系起源学说。他的一系列论文及专著ⅸ太阳系演化学》发表后,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美国天文学家安德斯说,他有80%的观点“同意戴文赛学说”。法国的沙兹曼、英国的乌尔夫逊等也都认为,戴文赛学说中有许多观点“甚有价值”。
戴文赛是我国天文界德高望重的元老,也是中国天文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他于1911年12月生于福建一个清贫的农家,因为贫穷与疾病,他的三个哥哥、两个姐姐都早年夭折。窘迫的生活,亲友的歧视,使戴文赛自小就发奋学习,努力上进,192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协和大学数理系。为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他取得了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的资格,并于1937年8月赴英国剑桥大学天文系,在著名天文学家爱丁顿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戴文赛在英国的几年,以其东方人的聪慧与勤奋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40多年后的1988年,我国一位访问学者到达爱丁堡皇家天文台时,该台前台长赫尔曼•布鲁克教授还特意问“你认识文赛吗?”接着他补充说,“他年轻的时候在英国学习天文,十分聪明。”
1941年戴文赛学成回国,由于种种原因,他只能把精力投向教育事业,经历几十年的辛勤耕耘,他成为中国天文教育事业的擎天柱。
戴文赛对行星的形成有着精湛的研究,1976年他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及其规则卫星的形成》明确指出:这3颗大行星的卫星系统很可能有各自不同的形成途径,并作出了科学预言:“天王星周围的气盘足够快的冷却,凝聚出足够多的尘粒和小冰块来集聚成卫星和环带。”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人提出天王星可能也有环带相绕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