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北方商贸中心城市的

国学传统文化

天津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北方商贸中心城市的

圣手邪医围观:℉更新时间:11-29 14:03

天津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北方商贸中心城市的

天津之名出现于明初。永乐二年在这里设“天津卫”,意为“天子济渡之处”。清朝初年,天津卫的地位更为重要,有记载说:“天津当南北往来之冲,南运数万之漕悉道经于此。舟楫之所成临,商贾之所萃集,五方之民所杂处……名虽曰卫,实在一大都会所莫能过也。”

雍正三年,清政府设置天津府,辖天津、静海、青县、南皮、盐山、庆云、沧州六县一州。至此,天津作为北方大都会的规模已经形成。

天津作为北方商贸中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纷至沓来。天津的少数民族中回族占大多数,如果知道回族正是以善于经商而著称的民族,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在天津人数最多了。

商业竞争是很激烈的,单枪匹马难以生存发展,所以外省籍商人们往往以乡土为纽带,结成“会馆”这样的民间组织,以维护自身利益,如闽粤会馆、山西会馆、山东会馆、云贵会馆、安徽会馆、广东会馆等等。同行业的人也自发结成团伙,产生了脚行、鱼行、粮行、油行之类的组织。帮会商行内部的成员为了表示关系的亲密,相互之间喜欢称哥道姐,这种风气流行开来,成为天津人对他人的礼貌称呼语。一个女人,不管年纪多大,天津人都可以叫姐或大姐,同样地,对男人,天津人都可以叫哥或大哥。假如你是一个20多岁的外地女士,初来天津,乘坐出租车,也许50来岁的司机会问你:“姐姐上哪儿?”请你不要心生这样的疑惑:“我有这么老吗?”这是天津人的礼貌称呼,入乡随俗嘛!

繁荣的商贸能聚集人气,有人气的地方就有娱乐。明代以来,天津码头周边陆续出现了许多茶馆、书场、戏园,给曲艺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外地艺人纷纷来津“跑码头”,于是催化了京韵大鼓、河北梆子、天津时调、单弦、评剧、相声等曲艺在天津的兴盛,成为天津很有影响的曲种。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于公元1860年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成为外商通商口岸,外商开始进入天津并设立洋行,天津由一个内向的封建性商业城市逐步演变为外向贸易中心。工业生产和口岸贸易额仅次于上海,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公元1870年,朝廷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任此职20余年,极力兴办洋务运动,通过创办天津机械局及开创近代矿业、交通、邮电事业,使天津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中心。

在这期间,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天津,诸如基督教文化、近代科技文化、西方教育模式、西方建筑文化、音乐美术、娱乐文化等等,使天津成为领风气之先的国际化都市。尤其是天津的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除了典雅质朴的古代建筑外,还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歌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等,天津人通常把这些西洋建筑称为“小洋楼”,现存800多幢。在一座城市中,保存着大量民族风格的古建筑和如此众多的西洋建筑,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中都是少见的,成为天津市与众不同的人文景观。

民国元年(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京政府”成立。是年7月,撤销天津县的建制,保留了“府”。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同时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为中央直辖市,直至今日。

标题:天津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北方商贸中心城市的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49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