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究竟在何处

国学传统文化

天涯海角究竟在何处

天刑共生围观:℉更新时间:11-29 13:51

天涯海角究竟在何处

“天涯海角”原泛指僻远的地方,历代封建王朝往往把被贬谪的官吏流徙到“天涯海角”之地。古代诗人也喜用“天涯海角”抒发情感,唐代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句。白居易《春生》诗中有“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的著名诗句。究竟“天涯海角”在什么地方?人们至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天涯海角”就是在海南崖县(今三亚市)。《人民画报》在介绍海南岛风光时说:“相传海边石上‘天涯’两字为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贬谪海南时所题,现已被辟为‘天涯海角’游览区。”主同此说的还认为“由于崖县在古代交通十分闭塞……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曾被流放到这里,现在这里还保留有苏公祠,祠内有苏东坡的石刻像和数块墨迹碑等”张子桢在《“天涯海角”在什么地方》中说:“我国确有‘天涯海角’这个地方,就在海南岛南端,马岭附近的一个美丽的海湾处,现已辟为‘天涯海角’游览区。这里东距崖县所在地三亚26公里,西距崖城(原崖县旧址)22公里。在一片怪石中,有两块嶙峋的巨石,一个上凿‘天涯’,另一个上刻‘海角’,两相对峙,蔚为壮观(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出版)。”

另一种看法认为“天涯海角”不只一处,并非专指崖县。据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记载:钦州(今广西灵山)有天涯亭,廉州(今广西合浦)有海角亭。“钦远于廉,则天涯之名甚于海角之可悲矣。”可见早在宋代钦、廉二州已有“天涯亭…海角亭”,一直保存至明清时期。据史载,“天涯亭”在北宋中期即已得名,而海南崖县的“天涯”“海角”刻石要比钦、廉二州的“天涯亭”“海角亭”晚得多。据清光绪崖州知州钟元棣《崖州志》卷二记载:“天涯”石刻“下马岭海边石上,与海判南天(刻石)相去咫尺。字大三尺许,旁镌雍正十一……程哲,字四寸。”“海角”刻石距“天涯”刻石不远,大小相近,但字体不同。“天涯”二字为楷书,“海角”二字为行书,《崖州志》没有记载,时代显然要比“天涯”刻石迟。据《崖州志》“天涯”二字是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哲任崖州知州时所书刻,“天涯”“海角”即因这两处摩崖石刻而得名,较之钦、廉二州“天涯…海角”因亭而得名迟近700年之久。对于崖县苏公祠问题,据《宋史•苏轼传》和《苏东坡全集》,苏东坡于绍圣四年旧历七月三十日从惠州抵达儋州,居三年,于元符三年(1100年)旧历六月离开海南北上,次年卒于常州。但没有任何资料证明他曾被流放到崖县,并曾在崖县刻石书写过“天涯”二字。因此,宁山所说苏公祠系张冠李戴。崖县绝无苏公祠,只有唐李德裕祠,“在多港峒”。据《琼州志》记载,苏东坡在海南岛的遗迹和祠堂有儋县桄榔庵、载酒亭、东坡坐石、海口府城苏公祠等,故苏公祠不在崖县而在海口(徐恒彬《“天涯海角”辨析(一)》,《地名知识》1980年第3期)。张云石在《崖县“天涯”石刻非东坡手迹》一文中,认为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年)到儋州,居三年,所到之处均有诗作可查,现存四千多首诗中没有一首是写崖州的,因而“天涯”并非苏东坡手迹(1961年7月24日《羊城晚报》)。田青也据《宋史》和《东坡先生年谱》,认为苏在儋耳(即儋州,今海南儋县)三年内,甚至连一般的出游都有详细记载,却找不到他到六百里外“天涯海角”所在地的崖州去的任何记录,“天涯”当然不可能是他的手笔(《旅游天地》1980年第1期)。郭沫若曾去“天涯”刻石实地查考,指出“相传为苏东坡所书,但字体殊不类”,其后得见《崖州志》,“既得此资料,因三往天涯海角目验”,“天涯”二字之旁“确有小字依稀可辨”,证明的确为清雍正十一年程哲书刻,与苏东坡无关。

标签:古代诗人

标题:天涯海角究竟在何处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4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