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简介,在诸子百家中荀子是什么学派?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按照《史记•荀卿列传》记载,荀子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到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与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由于学问渊博,其地位一度十分尊贵,三次官至祭酒。后因有人进谗言,荀子离齐到了楚国,被春申君任为兰陵令。时隔不久,又有人认为荀子会给楚国带来危险,荀子只好再次离开转而奔赴赵国。
在赵国,荀子被拜为上卿。后来,春申君又派人接荀子回楚国。荀子回楚后,再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杀,荀子被罢官。住在兰陵期间,他曾先后去过秦国、赵国,最后终老于楚国。
荀子一生博学深思,通过著书立说、传道授业传播自己的思想。其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强调人定胜天,“行贵于知”,由于提倡性恶论,常被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进行比较。
对于荀子是什么学派,主流的意见认为他是儒家,但也有异议。荀子一直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传统,痛斥子夏氏、子游氏、子张氏为“贱儒”,对子思、孟子一派的批评尤甚。荀子有不少门生,其中著名的有韩非、李斯。二人后来都成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因为弟子的学派,荀子在历史上一直很有争议,有学者不认同荀子为儒家学者,也有学者对其进行抨击。荀子留下的著作,在汉时有300篇,经刘向编订,定著32篇,其中《大略》以下6篇,被认为是后人托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