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三茅草庐”和礼贤下士
“三顾茅庐”是刘备礼贤下士的出色表现,《三国演义》的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彩重墨的描绘:
一是让刘备屡次把别人误会成孔明,计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源、汝南孟公威、卧龙之弟诸葛均、卧龙岳父黄承彦等五人,充分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
二是特意安排二颐茅庐寸正值隆冬天气,“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装”,刘备踏雪而行,更显出一片至诚。
三是让张飞多次表现不耐烦来作为刘备的陪衬。显然,作者是按照理想中的开明君主的形象来塑造刘备的:中国历史上有过诸如此类表现的君王或要人可说是不胜枚举。
周王朝时,就有周公旦“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传说。为了表示对人才的尊重,如果吃饭时有人来到,周公必吐掉口中的食物,立即接待;如果洗头的时候有贤人来到,他必定提着头发就去接见。由于他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人才纷纷轻千里而来,以至他吃一餐饭竟然要三次吐出口中食物,洗一次头竟然要三次提着头发见人。
战国时燕昭王也有招揽人才的出色表现,他曾经向国中的贤人郭隗请教,如何才能求得人才。郭隗给他讲了一个千里马的故事。说有个国君出千金想得到一匹千里马,找了三年没找到。国君的近侍说:“我能为您找到千里马。”他出去了三个月,果然找到一匹千里马,但那马已经死了,他就花费五百金把那马的尸骨买了回来。君王说:“我要的是活马,你化那么多钱买一匹死马有什么用?”近侍说:“您连千里马出尸骨都肯化五百金买下,谁还会怀疑您买马的诚意呢?您等着吧,于里马就到了。”果然,不出一年,就宋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说:“对待人才也是这样。如果您真的想招揽人才,就从我郭隗开始吧,像我这样的人尚且能够得到尊重,何况比我贤明得多的人呢?”燕昭王就修筑宫室,拜郭隗为师,果真吸引很多人才纷至沓来。
千年之后,一位孤单的诗人来到蓟城,登上燕昭王求士的幽州台,无限遗憾地唱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并为之“怆然而涕下”。另一位诗人则慷慨高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国的士人就是如此,怕就怕怀才不遇,报国尤门,只要有人赏识他,便甘愿为知己者死。从这个角度说,若要成就大事业,礼贤下土的“前期投资”是十分合算的。
刘备“三顾草庐”时曾对张飞说,他学的是齐桓公和周文王的榜样。齐桓公曾亲自去探望一个小臣,三次都没有见着。别人都劝他不要去了,他不听,终于在第五次去的时候见到了他。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周文王时,吕尚还只是一个钓叟,但文王不管这些,亲自到渭水边上去谒见他。后来吕尚果然辅佐他的儿子武王完成了兴周大业。刘备以此二人为榜样,他的胸怀抱负也就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