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埔上枋寮刘宅简介

国学传统文化

台湾新埔上枋寮刘宅简介

半神国度围观:℉更新时间:11-29 09:52

台湾新埔上枋寮刘宅简介

新埔上枋寮刘宅位于新竹县新埔镇上寮里238号,1985年8月19日定为三级古迹。刘宅也称刘氏双堂屋,为清康熙年间渡台的刘瑞阁儿孙所建。乾隆二十年(1755年),刘瑞阁之妻詹氏在刘返大陆老家去世多年后,带延转、延臼、延楹三个儿子从广东潮州饶平县渡台。

延转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入枋寮庄发展,其次子钟秀娶台湾少数民族潘氏为妻,开始仿照家乡祖祠建屋。同治年间,刘氏第五代孙进行翻修。民国八年(1919年),刘氏第七代孙刘福清进行重建。

由于刘福清擅长建筑,使刘宅更加美轮美奂。当时建有房间九十九间。刘宅地基呈椭圆形,为“二堂六横式”,正身由前后两堂组成,布局兼有三合院与四合院的配置,左右各有三条护龙,内院前房为红砖墙,前后屋脊皆为燕尾式。正厅称之为“藜照堂”,屋脊平实无华,与内院前极度夸张的屋脊风格殊异。正厅前以伟岸的石柱支撑屋檐,门为青石砌成,门两边嵌有石雕,两边墙上半部为白灰涂抹,下半部为红砖砌成。

台湾学者吴炳辉对刘宅的特色有精确的概括,他在《台湾古厝风华》中指出,首先是由台基与空间的高低来显示阶级性,台基由外埕、前埕而内埕逐次升高。建筑物则以正厅最高,门厅与回廊次之,护龙屋顶又次之,护龙屋顶高度由外往内递增,形成层层交叠的屋面,高低层级代表了尊卑。其次,传统客家民宅常在外埕入口处设有一道院墙以区隔内外环境空间,但双堂屋却无此作法。据说这是继承台湾少数民族住宅格局传统的结果。

另外,在宅第正厅山墙出现穿瓦衫,它是由正方瓦材敷贴于墙身表面,瓦中央穿孔后再由竹钉固定于墙身,其作用在于避免土墙被风吹雨淋,由于钉头处有灰浆黏住,远望墙面有如战士甲衣,从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要素。

标题:台湾新埔上枋寮刘宅简介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4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