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纪年法是怎样确定的,公元纪年法的来历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的历法是阳历,全称太阳历,也叫公历。公历纪元也叫基督纪元,它来源于古埃及的太阳历。
古代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把一年定为365天,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剩余的五天放在年终做为节日。这种历法与回归年相比仅差1/天,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后来,埃及的太阳历传入欧洲。古罗马在埃及天文学家索西根尼的帮助下,以埃及的太阳历为基础订出一部历法,公元前46年,由古罗马独裁者恺撒宣布采用,史称“儒略历”。
儒略历规定每年平均为365.25日,为计时方便,取整数,确定平年一年为365天,每四年置一闰年,闰年为366天。还规定每年12个月,以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如此算来,一年应为366日,多出一天。
据传说,当时罗马每年在二月份判处犯人死刑,人们认为二月不吉利、不愿过得太长,因此,恺撒下令将二月减去一天,这样二月在平年为29天,国年为30天。因为恺撒出生在七月,所以七月被称为“儒略”(恺撒全名为gaius julius caesar,儒路是 julius一词的不正确译音)。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即屋大维)当了罗马帝国皇帝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无上权威,也模仿恺撒的样子,把自己生辰所在的八月称为“奥古斯都”,从二月抽出一天来加在八月上,使之成为大月,并把九月、十一月定为小月,十月、十二月定为大月。现行公历的大小月安排和每月的天数如此混乱,就是那个时候人为地造成的。
历法虽然有了,可是从哪年开始纪元呢?公元532年,意大利僧侣狄安尼西提出,把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那年定为公元元年。这个提议受到教会的大力支持,并逐渐在基督教盛行的国家和地区传播开来。所谓公元,拉丁文的意思是“主的生年”( anno domini),通常用拉丁文a、d来表示;在此以前称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基督以前”( before chris1),通常用英文b、c来表示。由此可知,这种纪年法实际上是公元后六世纪才开始使用,以后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
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曾组织一批天文学家对儒略历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历法称格里高利历,筒称为“格里历”或“新历”。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釣时间为一年,一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