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来历,年月日知识趣谈
人类“年月日”观念,其实就是一个时间观念的产生。追溯起来,人类最初产生的是对“日”的认识。我们知道,原始社会的人们男耕女织、刀耕火种。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从洞穴中出来,打猎、捕鱼、采集野果;当太阳下山时,他们便回到洞穴中休息。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断地循环往复,久而久之,人们便在习惯上把日出和日落的现象,自然而然地看作为一日,在头脑里还渐形成了“日”的概念。
与此对应,人们把中午叫做“日中”,如《史记》里记载:“与庄贾约,旦日中,食于军门”。将太阳落下去,称之为“日下”,如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在《和梦游春》诗中说:“月流春夜短,日下秋天速”。如此等等,还有很多。
尔后,古人又通过对月亮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后,发现月亮圆缺变化的现象也很有规律性。于是,人们为了计时方便,将月亮变化的一个周期,取为整数,或二十九日,或三十日,作为一个“月”。从此,人类的时间意识中就有了“月份”的概念。
有趣的是,古人不仅把月亮在一个月内的不同变化概括为“月相”,而且还把一个月内不同时间的“月相”,分别称之为:“朔”(初一、初二、看不见月面)、“望”(亦称“满月”,十四至十六左右,能看见整个月面)、“上弦”(月形如镰,初八至初十左右)、“下弦”(二十至二十三前后)、“凸月”(十一至十三前后)、“残月”(十七至十九左右)、“蛾眉月”(形似蛾眉、可见于初五、初六)、“月牙”(亦作“月芽”,时间是初三、初四)等等。
在日、月认以的基础上,古人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通过较长期的观测,人们将连续四年即1461日的观测,作为一个周期,并把这周期分为4份,每份是365天多。为了计时上的方便,取共整数,将365天确定为一年(古代将年称为“岁”)。这样,人们思想中就有了一年是365天的念。
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计时的要求越来越准确。于是,根据太阳来计时的“阳历”应运而生。“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作为一年,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使用和计时上的方便,亦取其整数,以365天作为一年。
而阴历则是根据月亮来计时的,月有阴睛圆觖,每一变化周期为29天12小时4分3秒,取其整数,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对于阴、阳历计时多出来的时间怎样办?采取“闰年”或“闰月”的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