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家书观后感500 硫磺岛的家书影评

国学综合

硫磺岛家书观后感500 硫磺岛的家书影评

月城围观:℉更新时间:03-13 01:53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硫磺岛家书观后感500 硫磺岛的家书影评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硫磺岛家书观后感500 硫磺岛的家书影评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硫磺岛家书观后感500 硫磺岛的家书影评

《硫磺岛家书》一部日本战争片电影,看完为啥内心悲凉无法痛恨?

有写,日军士兵普遍有个好习惯,就是写日记。 结果这些东西在战斗中被美军缴获后,不但可以获取很多军事机密,还成为战后追溯战争罪行的铁证。家书也一样,很多日本兵写,其实战争前期和中期,这些家书还能按期送回国内,但后期美军封锁了海上和空中,这些家书大部分都只能留在战地上,被战火焚毁了。

硫磺岛家书是反战电影,只是告诉你,战争中的士兵,多数都是普通平民,真正的罪犯不是他们。脱下军服,他们和我们是差不多的。

至于凄凉和勇敢,看你站在谁的立场上看了。如果你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日军越勇敢,越凄凉,你的同胞就死得越多。 就是站在几十年后,用第三者的眼光去看,那也只是电影的文艺效果。因为你要是看美国的二战电影,同样也会觉得美国士兵很英勇,很豪气,很可爱。

中国人该如何看待《硫磺岛来信》?

伊斯特伍德的二战题材新片《父辈的旗帜》虽然没有引进国内,但相信很多观众已通过DVD欣赏了这部风格独特的战争片。然而,老牛仔的另一部同样题材的片子《硫磺岛来信》多少人看过呢?这两部片子反映的是同一次战役,即硫磺岛战役.我认为这两部片子应对照来观赏,这样对理解电影的内涵会更有帮助。我知道《父辈的旗帜》DVD中国版已发行了,但《硫磺岛来信》相信在国内很难会有正版DVD出来。原因大家都明白,这是一部以日本兵的视角描绘战争的影片。基于中国人对日本人根深蒂固的仇恨心理,这样一部电影在中国的电影院里公映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可是,战争存在AB两面,如单看到A面,对战争的B面不敢正视或不愿正视,又如何能全面了解战争的本质及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呢? 如果说《父辈的旗帜》反映了战争的A面,那么《硫磺岛来信》体现的则是战争的B面。估计伊斯特伍德在套拍这两部片子时也做好了挨骂的心理准备吧, 毕竟美军在这场战役中阵亡6821陆战队士兵(数据来自资料),可以说是代价异常惨重,弄不好会挨美化敌人的骂名。还好在美国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电影工作者还是有着相当大创作自由。所以《硫磺岛来信》在美国虽然没有取得票房佳绩,但舆论反映还不错。

电影虽说不能完全脱离政治而存在,但在思想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那种宣扬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观念的作品已不得人心,这就是为什么近二十年来中国的战争题材电影越来越失去观众。去年国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可是令人惭愧的是,这么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题材,却无法产生令人震撼的影视作品。有幸看过去年出品的电影<我的长征>的观众,对这个片子的评价是什么样呢?反正我感觉像是一部诞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除了红军的服装更破一点,炮弹声弄得更逼真一点外,没有任何令人感动的地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战争片竟然是这个样子!回到《硫磺岛来信》,我又要说惭愧了,看这部片时我掉眼泪了(我要郑重声明我是爱国的),因为这个片子有着中国战争电影缺失的东西——对战争状态下的普通士兵的内心刻画,那种非常真实的心理,而不是表面化的勇敢一类的品质。人的内心是丰富的,即使是敌人。再凶残的敌人,他首先也是人,既有兽性的一面,也有人性的一面。

在中国人拍的抗日战争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张牙舞爪的兽性的日本兵,而在《硫磺岛来信》中,处于战争末期的日本兵面对强大得可怕的美军,他们也有害怕甚至绝望的时候,既有甘愿自杀以殉天皇的士兵,也有想作逃兵的士兵(比如西乡士兵)。代表正义一方美军士兵同样会做出违反国际公约的行为,即枪杀了日军俘虏。战争本身就是非人性的,无论是正义的一方还是非正义的一方。在观看《硫磺岛来信》过程中,我的心随着人物(不好意思,还得说是日本兵)的处境及心理沉浮而波动。我这样说可能会挨人痛骂(同情日本人?),但也说明了该片在人性刻画方面的成功,人性是相通的,即使他们是敌人。

中国人在最近一百多里遭受的屈辱太多,尤其是日本人的侵辱更是长久难以忘怀。所以在这里讨论日本兵的人性是件危险的事情。好在这是一部美国片,而且这个导演在中国观念心目中的印象还不差,所以不至于对这部片子进行鞭挞。在二战中,美国与日本同样是敌手,日本人关于广岛和长崎原子弹恶梦不亚于中国人对抗战的记忆。但是,在二十一世纪,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超越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这个层面,从人类关怀的角度去描写战争?不要说描写日本兵,对内战中的对手国军士兵甚至是对我们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普通战士的内心、痛苦和欢乐,又有多少导演关注呢?他们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呢?我们看不到。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前段时间广电总局某位领导批评电影《苹果》丑化中国人,没有反映我们国家美好的一面,而是为了满足西方人的猎奇心理。其实这个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苹果》犯了政治不正确的错误。在中国拍电影,政治正确是第一位的,政治正确了,怎么裸露、怎么丰乳肥臀都没问题。跟日本人讲人性?危险。丑化中国老百姓?也不行,想想《鬼子来了》的命运吧。

所以,我们的所谓战争片就只能是宣传口号的图解,是教科书式的自欺欺人。

在这里还是想抛出这个问题:我们既然能接受《父辈的旗帜》?能不能接受《硫磺岛来信》? 附:《硫磺岛来信》简介

中途岛海战的失败,宣告了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开始走上彻底溃败的道路。当美军强大的攻势波及到看似渺小却被战火硝烟弥漫的硫磺岛时,以粟林忠道中将(渡边谦)为首的日军,面对强大的美国军队的进攻,却采取了顽固的抵抗策略。狡猾的日军在硫黄岛上利用天然的山洞、矿穴以及人工挖制的地道,与美军周旋。但是,志在必得美军却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对负隅顽抗的日军采取了愈发残酷的攻势。而粟林忠道明知日军无法抵抗住来势凶猛的美军,但他还是身先士卒和同伙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事实上,这位日本军官早在写给家人的一封家书中,就已经表达了对自己现状的认知以及担忧。就在日本彻底战败前夕,仍不愿缴械投降的粟林忠道,最终在硫磺岛自杀身亡。他的这封发自硫磺岛的信则成了后人审视这段历史的有力途径……

如何评价电影《硫磺岛家书》

拍摄的方式蛮有意思的,是和 另外一部电影《父辈的旗帜》套拍的,都是东木老师的作品。

二宫和也演的真一般,没有粉丝吹的那么好,渡边谦一如既往的 苦大仇深与谦谦君子。

但是希望你会留意在这部质量还算不错的电影中流露出的美国人对于太平洋战争和日本人的独特情感,在美帝看来,岛上负隅顽抗的日本士兵值得尊敬但是无疑是愚蠢且不自知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天皇心态在工业文明摧枯拉朽的打击下如风中秋叶般脆弱,但是美国人应该说对于他们的手下败将还是怀有好感的,渡边谦饰演的军官就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事实上,借助这个人物,导演 想说的话就很清楚了,如果想大战,OK,那我们就毁灭你们的国家你们的人民,但是如果你们愿意放弃无知的骄傲,愿意接受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愿意和我们一起玩民主的政治游戏,那么很好,从此以后,我们就是最好的盟友。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硫磺岛家书观后感500 硫磺岛的家书影评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硫磺岛家书观后感500 硫磺岛的家书影评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硫磺岛家书观后感500 硫磺岛的家书影评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43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