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老人吴锦泉作文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评语

国学综合

磨刀老人吴锦泉作文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评语

符道巅峰围观:℉更新时间:03-12 20:03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磨刀老人吴锦泉作文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评语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磨刀老人吴锦泉作文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评语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磨刀老人吴锦泉作文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评语

中考作文素材:正能量人物

正能量作文素材人物1:

重夺世界杯冠军的女排主教练

郎平,原中国排球队运动员,现任中国女子排球国家队主教练。

郎平1978年入选女排国家队,多次获得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20世纪80年代,她是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赢得“铁榔头”绰号。

上世纪末,她和队友创下五连冠的佳绩,女排精神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

2002年郎平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第一人。2010年7月,郎平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

郎平退役后,赴国外进修、打球,2013年4月25日,郎平重掌中国女排帅印,2014年带队获得了女排世锦赛亚军。2021年8月22日-9月6日,郎平带领困境中的中国队以10胜1负积30分的战绩时隔12年第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这也是郎平执教生涯的首个世界三大赛冠军,中国女排的第八个世界冠军。

正能量作文素材人物2:

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

吴锦泉,男,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村民,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吴锦泉老人今年86岁,靠磨刀为生,生活清苦,却乐善好施,20多年来,他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大都用于慈善公益,多次向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捐款。

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时,老人先后向南通市红十字会捐出千枚硬币;2010年,当吴锦泉夫妇得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吴锦泉带着几个月磨刀挣得几百元硬币,倒了三趟公交车,辗转两个多小时来到市红十字会捐钱。

2013年,他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经工作人员清点,共计1966.2元。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23392.2元。

老两口的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住着三间破旧的瓦房。除了磨刀,吴锦泉老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一把刀一块钱,一千元几乎是老人三个月的磨刀收入!

正能量作文素材人物3: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逐渐失效,国际上迫切寻找新型抗疟药。在国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中国成立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1969年,38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项目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

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素。

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21年10月,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奖项,屠呦呦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正能量作文素材人物4:

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徐立平,男,47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员工。

自1987年入厂,徐立平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上千道制造工序中,发动机固体燃料微整形极为关键。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甘于寂寞,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正能量作文素材人物5:

琴弦上的放歌者

阎肃85岁,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

阎肃从艺65年来,始终坚定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弘扬时代主旋律作为崇高使命,把真诚为民为兵服务作为价值追求,创作了《江姐》《党的女儿》《长征颂》《红旗颂》《我爱祖国的蓝天》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此外,阎肃创作了许多被人们传唱的歌词,比如《说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雾里看花》。

1986年阎肃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8年,他68岁,前往抗洪一线,参与组织《我们万众一心》、《携手筑长城》、《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等大型抗洪赈灾义演募捐晚会。2008年,阎肃78岁,再次请缨抗震救灾。当他看到空降兵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从5000米高空跳伞营救灾区人民的事迹报道后,连夜创作歌曲《云霄天兵》。

党的以来,阎肃以80多岁高龄追梦筑梦,辛勤创作,参与策划多场重大文艺活动,为讴歌主旋律、汇聚正能量,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谢谢你,吴锦泉作文800字

谢谢你,吴锦泉作文

我是一个对身边事物不善于发现的人,所以身边总是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与我擦身而过,每每察觉起来,总是在心中暗自叹息自责。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我的父亲话很少,有的时候两个人见了面,甚至可以不说一句话,显得有些陌生,可是不善于发现的我却从他的身上发现了那一件件爱我的事情。

这或许是因为父爱如山吧,大爱无言,如山般的深沉的爱不需要语言去诠释,总是默默地在你不知情的时候关爱着你,呵护着你,让你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总是在不经意间体现,让你回味无穷,迷恋而又欣喜。

记得一次,上学下了雨,可是懒惰的我却是认为这毛毛细雨根本阻挡不了我飞快的身影,却没想之前的毛毛细雨却是从早上一直下到放学,已经演化成了瓢泼大雨,这样只怕再快的速度冲到没有遮挡物的地方,不到一会也会变成一只落汤鸡吧。

正是我一筹莫展之际,却发现了教学楼下,一个熟悉的身影穿着蓝色的雨衣正挥着手向我走来,欣喜的我刚叫了一声“爸”,却不想直接迎来了一堆教训,“早上怎么跟你说的,天要下暴雨叫你带雨伞,你的耳朵带哪儿去?”父亲面容严肃,不怒自威,深邃的眼睛不含一丝瑕疵,把我之前一颗欣喜的心直接堕到谷底,只能暗自道自己倒霉,现在要苦苦挨训。

不多时,父亲似乎看我已经知道了错误的样子,便拉着我带到楼下去,父亲开着一辆电瓶车,车位坐我们两个人却是绰绰有余,反倒是显得有些宽阔。

坐到车子上,父亲将雨衣往我身上一披,将我盖得严严实实的,密不透风。路上,父亲也没有说一句话,气氛显得很是僵硬。

下了车,看着这阴沉沉的天空,这湿漉漉的雨,宛若我难过,压抑的心情,怀揣着无奈与惆怅。回到家中,我蓦然发现,父亲的胸前的衣服湿了一大半,而我,却滴雨未沾,干干爽爽……

现在想想父亲的种种,这或许也是一种爱的体现吧,爱的训诫,爱的呵护,现在想想父亲那严厉的眼神和口气,不知为何,胸口总是暖洋洋的,让我无比留恋那种被爱的感觉。

感动中国2o15读后感吴锦泉

《感动中国2021年度颁奖典礼》于2021年2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节目中每一位人物的故事都触动我们心灵,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为此,指尖华电团队将推出【感动中国】专题,来讲述这些感动了全中国人的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资料的关于吴锦泉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都能有所启发。

201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吴锦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这次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吴锦泉老人了,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社会需要这份“坚守”,需要这种正能量,这些中国好人来自生活,他们鲜活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的精神品质向我们传递着正能量。看完这次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加强对好人的表彰和宣传,这也是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人们内心深处“善”的信念,用好人精神去感染其他人,指引大家跟随内心的善念,做一个存善念、有善心、做善事的好人。

延伸阅读:

2016感动中国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颁奖词】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有人算过,磨一把刀,需要挥动300多次手臂,按磨一次收一元算,挣1000元,需要挥动30多万次手臂,对于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重体力活。今年87岁的磨刀老人吴锦泉是江苏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也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平日里,老人靠磨刀为生。2008年,老人从收音机里听到汶川地震的消息时,毫不犹豫的将积攒的1000元钱捐给红十字会。

“我是1959年8月8日入党的,党号召我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就一直记在心里。”

老人风雨无阻走街串巷,一天最多跑30公里,午餐是自带的干粮,跟小区的居民借点水凑合一下。“我心里有这个念想,不觉得辛苦。”

“这是甘肃泥石流,我家老太说,她说我有钱,我跟你去。这样两个人,捐了1000元钱,捐到那个灾区两个人非常开心的。”

2013年,一直支持他的老伴去世了,老人是靠200元的低保和卖些鸡蛋维持生计的。家中的唯一一台电气,就是老人的收音机。

2008年,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000元,向孤儿院捐款1316元。

2010年,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0元,向甘肃泥石流灾区捐款1000元。

2011年,向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款3000元。

2012年12月,向“磨刀老人微基金”捐款4210元。

2013年,向四川庐山地震灾区捐款1966.2元。

2008-2021年总共捐款37148.4元。

“我是大海的一滴水,起不了波浪,要大家行动起来做点好事,我们的社会就繁荣了。"

跟许多慈善家比起来,老人捐的不算多,可是跟自己的生活比起来,老人捐的太多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磨刀老人吴锦泉作文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评语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磨刀老人吴锦泉作文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评语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老吴磨刀视频

标题:磨刀老人吴锦泉作文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评语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43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