钺古诗古文 钺古诗词

国学综合

钺古诗古文 钺古诗词

商踪谍影围观:℉更新时间:03-04 01:5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钺古诗古文 钺古诗词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钺古诗古文 钺古诗词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钺古诗古文 钺古诗词

圣贤说政文言文答案

1. 三朝圣政录文言文答案

臣僚见太祖 太祖①一日后苑②扶弓弹(tán)雀。

有臣僚③叩殿,称有急事请见。上亟④出见之,及闻所奏,乃常事耳。

太祖曰:“此事何急?”对曰:“亦急于弹雀。”上怒,以钺⑤柄撞其口,两齿坠焉。

回徐伏地取落齿,置怀中。上怒甚,曰:“汝将⑦此齿去讼⑧我也?”对曰:“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⑨书之。”

上怒解,赐金帛慰劳而去。 (《三朝圣政录》) 【注释】 ①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②苑:yuàn,园林。③僚:官吏。

④亟:jí急。⑤钺:yua,古代一种像斧子的兵器。

⑥焉:兼词,于此。⑦将:拿。

⑧讼:sònɡ,打官司。⑨史官:古代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官。

1.选出与“苛政猛于虎”句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亦急于弹雀 C.贫者语于富者曰?? D.万钟于我何加焉 2.解释下面句中的词。 ①及闻所奏: ②徐伏地取落齿: ③自有史官书之: ④疾忙修书二封: 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花订羔寡薏干割吮公经 A.此事何急 B.吾谁与归 C.何以战 D.必以情 4.这篇短文称赞了臣僚什么精神?称赞了太祖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1.选出与“苛政猛于虎”句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亦急于弹雀 C.贫者语于富者曰?? D.万钟于我何加焉 2.解释下面句中的词 ①及闻所奏: 及①等到; ②徐伏地取落齿: 徐②慢慢地 ③自有史官书之: 书③记录 ④疾忙修书二封: 书④书信 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 A.此事何急 B.吾谁与归 C.何以战 D.必以情 4.这篇短文称赞了臣僚什么精神?称赞了太祖什么精神? 答案:称赞了臣僚敢于直谏的精神,也称赞了宋祖知错就改的精神。

【参考译文】 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天在后花园里弹琴赏鸟。有一个官员进殿叩拜,说有急事上奏。

皇上急忙出去见他,并且听他所奏,但是他所奏的不过是平常事而已。太祖说:“这事急什么?”他说:“也因皇上弹琴赏鸟而急。”

(意思就是这事虽然不急,但是如果皇上急于玩鸟弹琴,那这事就急。估计是一种劝讽吧。)

太祖生气了,拿一种类似斧头的工具的手柄撞他的嘴,结果掉了两颗牙。官员回头慢慢的捡起牙齿,放在怀里。

太祖大怒,说:“难道你要拿着这个去告我吗?”官员回答说:“臣怎么敢控告皇上,自然会有记载皇上言行的史官来把这些记下来。”皇上听了以后,怒气消了,赐给他金帛慰劳他让他告退了。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 10. B11. D12.D13. (1)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

(值:逢,遇;岁:一年;全活:得以保全性命)(2)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惮:害怕;引去:弃官离去;所部:所管辖的境内)(3)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

(没:死;训:训 诂、解释;立:设立、建立) 【】 10.俾:使。11. A项前一个是表现朱熹的年轻有为,后一个表现朱熹的安贫乐道;B项前一个表现朱熹耿直、倔强的性格;C项后一个表现朱熹高尚的气节。

12. 不是“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而是“含混隐晦”。13.无【文言文译文】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

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

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

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要求他当天轻车前往就任。

(然而)又因为朝廷对南康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朱熹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蠲:juān)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

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

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

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上对王淮曰:“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

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

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

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

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3. 杨惟中,字彦诚文言文答案

译文供参考: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知书,有胆识谋略,为太宗所器重。二十岁时,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余国,宣扬蒙古国威,颁布蒙古政令,使各国官民户口皆归于蒙古,太宗准备大大重用他。

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蒙古大军攻克枣阳、光化、光州、随州、郢州、复州、襄阳府、德安府,得名士数十人。杨惟中收集宋程颐、程颢的著作送至燕都,建立宋大儒周敦颐祠,还设立“太极书院”,聘请儒士赵复、王粹等来授课。惟中一心要以圣贤之学来治理天下。拜为中书令后,太宗驾崩,太后听政,国家大政由惟中一人主持。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目无法纪,肆意横行,惟中奉诏为该道宣慰使,将斜彻依法处决。金亡之后,金将武仙也在邓州被击溃,余党散于太原、真定之间,占据大明川,用金朝的开兴年号,有兵将共数万人,到处掠夺百姓。朝廷诏令诸道会兵讨伐,未能消灭。杨惟中持皇上圣旨去招安,主帅投诚,其下官兵都归附于蒙古。

宪宗即位,世祖为皇弟,镇守金莲川,有权在所领地区立官府,拜官封爵。于是在汴梁设立河南道经略司,奏请以杨惟中为经略使,使他在唐、邓、申、裕、嵩、汝、蔡、息、亳、颍诸州屯田。金亡之初,任命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刘福既贪婪,又残忍,迫害金朝遗民二十余年。惟中把刘福召来,要他听从管束,刘福托病不来。惟中强行召至官厅大堂,先布置衙役执刑仗于两边,然后派人去对刘福说:“你若不来,我将以军法从事。”福不得已,带着数千卫队来见惟中,惟中用大梃将他打倒,不数日即死,河南从此太平无事。调任陕右四川宣抚使。当地驻军统帅骄奢不法,深为民害,特别是郭千户尤甚,杀人之夫,夺人之妻。惟中将他斩首示众,关中军纪肃然。惟中常说“:并非我好杀人,国家纲纪不立,以致这些人虐害良民,而民又无处控告,不去掉这些人是不行的。”

宪宗九年(1259),世祖统领蒙军东师南征,奏请杨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令他建立行台,宣布皇帝恩德,蒙古军攻汉军均受他节制。蒙军北还时惟中卒于蔡州,年五十五岁。中统二年追谥忠肃公。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5. 《求知之道》文言文阅读答案是什么

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复求知其二上也;止知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次之也;止知其一,恶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

译文:人不是圣贤,怎可能什么都知道呢?只知道其中一点,唯恐不只是这一点,而想方法去寻求另外的内容,这是最聪明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点,因为听别人说还有另外的含义,这是差一些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点,喝彩人说还有另外的意思却不敢相信,这是又差一些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点,讨厌别人说还有另外的意思,这是最差等的求知者.

6. 《文言文《楚庄王莅政三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9楚庄王①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右司马②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子释之。不谷③知之矣。”

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

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9【注释】楚庄王:即荆庄王,春秋时期五霸之一。

公元前613——591年在位。《韩非子·有度》:“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

②右司马:掌管军政的官员。③不谷:即楚共王。

楚共王:春秋时期楚国君主,字不谷。公元前590——560年在位。

《韩非子·十过》:“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前称楚庄王似为错引,实际应是楚共王。

%9【参考译文】 %9楚庄王临朝执政三年,没有发布命令,也没有什么执行什么政事。右司马侍候在旁而给楚庄王打了个谜语说:“有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动翅膀,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名堂?”楚庄王说:“三年不动翅膀,将因此长成羽毛;不飞翔也不鸣叫,将因此观察民众的行为准则。

虽然没有飞翔,飞起来必然会直冲云霄;虽然没有鸣叫,但叫起来必然会惊动人世。先生你放心吧。

我知道你的用意了。”就这样过了半年,庄王便亲自处理政事。

所废弃的法令有十条,所兴起的事情有九件,惩处大臣五个,提拔读书人六个,而邦国治理得很好。又起兵征讨齐国,在徐州打败了它,战胜晋国在河雍地区,在宋国联合了诸侯,于是称霸天下,庄王不去做小事而坏大事。

所以有大的名声;不较早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所以有大的功劳。所以说:“大的器物最后才能完成;大的声音很难得听到。”

%9【阅读训练】 %9(1)莅:到,临 (2)御:侍奉 (3)止:停留 (4)名:名字 %9(5)长:生长 (6)观:观察 (7)释:释放 (8)知:知道 %9(9)诛:杀 (10)举:推荐 (11)举:发动 (12)霸:称霸 ?.翻译 %9(1)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

%9楚庄王不因为好事太小而不做,这样就有了高的名望。 %9(2)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9有大才干的人成就往往较晚,而大的声音会让人听不到。 ?.选文讲述的是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也是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出处。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古诗词

古诗原文

廓落青云心,结交黄金尽。

富贵翻相忘,令人忽自晒。

蹭蹬鬓毛斑,盛时难再还。

巨源咄石生,何事马蹄间?

绿萝长不厌,却欲还东山。

君为鲁曾子,拜揖高堂里。

叔继赵平原,偏承明主恩。

风霜推独坐,旌节镇雄藩。

虎士秉金钺,蛾眉开玉樽。

才高幕下去,义重林中言。

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译文翻译

空有青云直上的心愿,干谒交结百两黄金散尽。

有的人富贵的时候早把贫贱朋友忘却,真令人独自哂笑不已。

我如今蹭蹬不进,鬓毛斑白,年青强盛的时光难以回还。

山涛曾经对石鉴大叫:知道司马懿称病不朝的'意思吗?我们为何还留恋官职不回家呢?

东山的绿萝青翠得让人喜欢,我现在正想回归东山。

你有曾子的风尚,对父母非常孝敬。

你的叔叔赵中丞有赵平原的风范,得到皇上的喜爱。

独坐朝堂而风霜骤起,旌节飘扬,雄镇边藩。

朝堂上虎士手执金钺,内室中蛾眉靓装美女频开玉樽劝酒。

你才高学识渊深.现在去你叔叔府幕里效力,就象阮籍与阮咸叔侄一样,义气为重。

你此行要在五溪水宿,随便玩赏玩赏水月,秋天里三峡的猿啼如秋霜一样清冷。

等到明年东风将春草染绿的时候,我会在江上等候你的船儿归来。

注释解释

巨源: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州辟部河南从事。与石鉴共宿,涛夜起蹴鉴曰:“今为何等时而眠耶?知太傅卧何意?”鉴曰:“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涛曰:“咄!石生无事马蹄间耶?”投传而去。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

曾子:曾参,南武城人,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平原: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至者数千人。

虎士:有力之士,详见八卷注。《诗·商颂》:“有虔秉钺。”秉,执也。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金钺镜日,云旗绛天。”

七言律诗大全 20首律诗

那就列举几首名诗吧:

一 陆游《游山西村》(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 杜甫《客至》(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三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五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六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七 宫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八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九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十 答丁元珍(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长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十一 渝州寄放王道矩 苏轼

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

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

十二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飞鸿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十三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 白居易

紫微今日烟霄地,赤岭前年泥土身。

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

且惭身忝官阶贵,未敢家嫌活计贫。

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十四 咏史 白居易

秦磨利刀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

可怜黄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

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为鸾皇天外飞。

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

十五 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 白居易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十六 自咏(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十七 送唐州崔使君侍亲赴任 白居易

连持使节历专城,独贺崔侯最庆荣。

乌府一抛霜简去,朱轮四从板舆行。

发时止许沙鸥送,到日方乘竹马迎。

唯虑郡斋宾友少,数杯春酒共谁倾。

十八 见于给事暇日上直寄南省诸郎官诗 白居易

倚作天仙弄地仙,夸张一日抵千年。

黄麻敕胜长生箓,白纻词嫌内景篇。

云彩误居青琐地,风流合在紫微天。

东曹渐去西垣近,鹤驾无妨更著鞭。

十九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二十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二十一 遣悲怀(其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二十二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二十三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二十四 宫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二十五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敛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钺古诗古文 钺古诗词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钺古诗古文 钺古诗词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钺的典故

标题:钺古诗古文 钺古诗词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7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