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关于托物言志的诗句有那些
1.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
1、《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6、《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7、《沁园春·雪》
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关于托物言志的诗句有那些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简单的意思: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
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张谓】 体裁:【七绝】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 【诗文解释】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词语解释】 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
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注释 【诗文解释】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词语解释】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
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
3.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
《墨梅》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白梅》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病牛》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临江仙·梅》宋代: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山中雪后》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4.托物言志的诗句有哪些
1、《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复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制时。
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竹石》bai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du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zhi任尔东西南北风。
4、《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dao清白在人间。
5.托物言志的古诗有哪些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人吟唱梅花的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为陈毅诗作,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共12题19首)这一组诗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赞颂了人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坚强的精神。"
6.托物言志的古诗有哪些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7.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有哪些
1、《隔浦莲》 白居易 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
夜来风吹落,只得一回采。 花开虽有明年期,复愁明年还暂时。
2、《琴曲歌辞·幽兰》 崔涂 幽植众能知,贞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 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3、《菊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5、《早梅》 孟浩然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6、《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7、《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8、《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9、《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10、《竹》 李贺 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8.托物言志的诗句有哪一些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骆宾王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 梅花 王安石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青松 陈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王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郑板桥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于谦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郑思肖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菊花》黄巢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关于托物言志的诗 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有哪些
1、《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2、《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表达托物言志的诗句
1. 托物言志的诗句关于云
托物言志的诗句关于云 1.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
1、《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6、《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7、《沁园春·雪》
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关于托物言志的诗或句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虞世南《咏蝉》
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李商隐《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唐)李贺《南国十三首》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唐)来鹄《云》
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宋)郑思肖《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感遇?江南有丹橘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3.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
1.《山行》唐朝·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爱莲说》宋朝·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3.《江城子·密州出猎》宋朝·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4.《石灰吟》明朝·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卜算子·咏梅》近现代·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6.《琵琶行》唐朝·白居易(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7.《早梅》唐朝·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8.《早梅》唐朝·齐己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9.《清平乐·六盘山》近现代·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0.《卜算子·咏梅》宋朝·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1.《白梅》元朝·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12.《感遇·其一》唐朝·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3.《少年行》唐朝·李白少年行其一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声鲁句践,争情勿相欺。
少年行其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
14.《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朝·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5.《菩萨蛮·黄鹤楼》近现代·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6.《金错刀行》宋朝·陆游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17.《天香·龙涎香》宋朝·王沂孙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
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甆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几回殢娇半醉。
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
18.《武夷山中》宋朝·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19.《咏风》唐朝·王勃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2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朝·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
4.表达托物言志的诗句
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 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5.描写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原发布者:BAI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简单的意思: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顾炎武《精卫》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
6.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
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百花”是喻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 思想深刻,想象奇特、设喻新颖、辞采壮丽、意境阔大。
画菊
南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荣,不屑与“百花”为伍。它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志趣未穷。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神韵,而菊花同时又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相对应的“百花”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属。
7.有关托物言志的诗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