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2023下半年走势 中国股市2023年走势
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和的文章,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历史行情显示新年首个交易日涨多跌少,2023转折之年来了!
2023年国内资本市场有所回落,多个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新年新气象,2023年交易正式启航,多家机构预计今年行情大概率会逆转。此外从最近10年来看,新年第一个交易日也是涨多跌少,值得期待。
// 假期重磅大事一览 //
1、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四季度例会指出, 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引导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提升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常态化监管水平。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2、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2023年将积极实施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的外汇管理政策。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更高水平的放管服改革、贸易投资便利化用汇、外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稳预期、稳市场、稳信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动和潜能释放,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外资稳存量扩增量。
3、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具备较好基础和较多有利条件,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
4、 金融稳定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3年1月28日。 金融稳定法草案明确,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是保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基本功能和服务的连续性,不断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遏制金融风险形成和扩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5、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调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和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的货币篮子权重,新版指数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 新版CFETS货币篮子中,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货币权重均下调,多数新兴经济体货币权重相应上调。另外,央行、外汇局决定,自2023年1月3日起,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延长至北京时间次日3:00。
6、 深交所副总经理李辉表示,未 来A股并购市场可能呈现三大趋势: 短期来看,市场趋势与投资退出需求将进一步激发并购动力;中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延续主渠道作用;未来并购市场将更加贴合中国资本市场特征,实现本土化、国际化、市场化多重发展。
// 近10年新年首个交易日情况 //
Wind数据显示, 最近10年新年元旦后首个交易日A股表现不错。其中上证指数10次共有6次上涨,而深成指稍微弱一些,共有5次上涨。 涨跌幅度上,除了2023年岁冲闷元旦后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指跌幅较判皮大外,其余新年首个交易日基本是小幅下跌,而上涨幅度较大,尤其是 2023年以来,股指首个交易日上涨时,绝大多数时候涨幅都超过1%。
// 2023年正式启航 //
1月2日, 中信证券指出,2023年是A股的“转折之年”, 1月全年战略配置期和战术入场期叠加,在全国疫情“达峰”后,将开启关键的做多窗口,建议提高仓位,配置上由12月的均衡配置转向偏成长风格。
首先,1月全国疫情流行期“达峰”可能早于预期,基本面预期迎来拐点后修复空间大,基于基本面和政策趋势判断,1月是A股2023年重要的战略配置期。
其次,2023年年末收官的市场成交和估值都明显偏低,今年开年内外资入场共振有望打破存量博弈困局,机构定价权将明显增强,结合市场估值和交易行为分析,1月A股将迎来战术交易层面关键的入场时点。
再次,战略配置期与战术入场期叠加,全国疫情“达峰”后观察适应期结束, 全年关键做多窗口将在1月开启,A股全面修复行情将由政策预期驱动的第一阶段,切换乎弯至业绩预期驱动的第二阶段。
中信建投陈果、夏凡捷分析认为,目前来看,房地产融资政策逐步放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内需提振政策箭在弦上,整体而言,基本面短期内压力仍存,但长期改善确定性强。届时一旦信心重拾,居民资产负债表走向修复,风险偏好提升下积压的超额储蓄流至股市可期。
预计2023年资金面的担忧将逐步得到缓解,有望转为增量博弈,同时考虑到估值水平决定反弹高度, 当前A股处于历史低估值区域,具备估值上的优势,在估值因素和流动性因素的双重作用下, 2023年A股整体表现或较好。
南方基金:转折之年A股开启新篇章。 在南方基金日前发布的2023年度最新策略报告中,对于2023年的资产配置,南方基金战略性看多股市。
首先, 市场端:市场估值低。 当前A股估值水平低于历史均值,投资性价比高。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当前大量行业的估值处于偏低水平。包括银行、非银、地产、建筑等。
其次, 供给端:企业盈利能力强。 本轮盈利下行周期即将接近尾声。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表示,制造业是经济的基石,A股制造业公司占比达66%,市值占比达56%。虽然制造业处于行情低迷阶段,但行业ROE维持在7.6%左右,位于历史较高水平,显示制造业整体质地强于历史其他底部阶段。
第三, 需求端:消费有望企稳回暖。 2023年由于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消费场景受限。2023年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叠加促消费政策,消费回暖趋势预计会持续巩固,为经济回暖奠定基础。
对于2023的投资策略,战略看多、积极做多。 在外需承压的背景下,稳增长主要依托于内需,内需板块有望呈现估值和业绩的双击,重点关注消费和地产链。国内宏观经济将显著修复,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积极,地产链条、日常消费等内需板块有望大幅改善。随着经济基本面逐渐走出改善趋势,市场估值将从底部开启反弹的势头。
2023年牛价是涨还是跌
先说结论:我觉得2023年或2023年,会有类似2023年一样的大牛市。
理由一:6~8年一腊桐次,时间点的到来
中国股市,牛短熊长。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上几轮大牛市。
2023年6月的大牛市,上证指数最高5178点。
2023年10月的大牛市,上证指数最高6124点。
2001年6月的大牛市,上证指数最高2245点。
梳理了上几轮大牛市,不难发现,大牛市是6~8年来一次。
那么,2023年大牛市之后,按6~8年来一次的规律,下一轮大牛市,预计是2023~2023年。
有同学说:“中国股市,因为注册制的实行,将来再也不会有2023年和2023年这样的大牛市了。”
我觉得,目前创业板和科创板已经实行注册制,就算后续A股全面轮弊坦实行注册制,依然会有轰轰烈烈的大牛市。因为中国股市散户占比高,而人性不变,贪婪和恐惧的人性不会变。
理由二:增量资金的加入
大牛市的到来,需要增量资金的加入。
目前(2023年12月)的情况,跟2023年大牛市之前很像,楼市低迷,当时2023年也是楼市低迷。
因为楼市的低迷,很多投资楼市的资金,会转而投资股市。这是第一笔增量资金,即楼市转投股市的资金。
第二笔增量资金,是新开户散户的增量资金。中国股市,散户占比很大。当牛市来临,赚钱效应口口相传,新增散户会跑步进态昌场。中国是全球人口第虚皮一大国,新增散户数量众多。
各位同学,可以问一下自己:自己是什么时候进场的?
也可以问一下身边的亲朋好友,他们是什么时候进场的卜激?
答案很可能,大部分散户都是14~15年的大牛市,或者06~07年的大牛市进场的。
张撑我自己是2000年进场的,我老婆是2023~2023年进场,身边年轻的朋友很多是2023~2023年进场的。
为什么6~8年才有一次大牛市,也是因为,韭菜(新增散户)需要充足的时间,才能有足够的数量。
理由三:货币政策的支持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于本国银根的松或紧,起着决定性作用。
美联储作为全球的央行,对于全球银根的松或紧帆誉扒,起着决定性作用。
2023~2023年,美联储大概率实行紧缩,收紧银根,应对通胀。在美联储收紧银根的情况下,全球大部分资产价格,会下降。
如果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大概率不会有牛市。
但是,21年12月15日,中国央行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表明了中国央行后续会实行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在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下,会有利于股市的上涨。
那么,如果大牛市来临,生活中会有哪些表现?
大牛市来临,股市的表现当然是指数和个股节节高升。
兔年股市即将开启,这一年是否会“兔”气扬眉?
1月28日,春节长假正式宣告结束,“打工人”们也迎来了一年新的开始,再过一天,兔年的首个交易日即将开启,节后行情如何,在不确定性因素相对减少的今年,是否会一扫灰霾,是股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节前,已有众多的机构对2023年的市场作出了展望和预判,总的来看,海外内机构大多认可今年的市场表现会好于去年,主基调为复苏。不过,复苏节奏可能会“一波三折”。
历史中的节前与节后
回顾过去23年(2000年-2023年,下同),第一财经统计发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开年后的首个交易日几乎涨跌参半,其中,有12个年份报涨,11个年份报跌。
其中,跌幅最狠的是2023年春节过后的首个交易日,在疫情因素的影响下,走出了一个深V,但由此也成就了一个“黄金坑”。
不过,2023年-2023年,尽管疫情因素持续,但却连续两年上证指数首个交易日报涨,去年涨2.03%。
当然,“开门红”并不代表全年都红,比如2023年,开年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了2.17%,但从全年来看, 行情并不见佳。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达到24.59%,深证成指全年跌34.42%,创业板全年跌28.65%,股票型基金全军覆没,无一获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25.5%。
同样的,节后短暂下跌,也不意味着全年拆弯惨淡,比如2023年,全年先抑后扬,整体走出了一个牛市行情,上证指数涨13.87%,深证成指涨38.73%,创业板涨64.96%。
从23年的漫长岁月看,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深证成指,全年的行情也都是涨跌参半。
节后如此,那么节前呢?
在过去的23年里,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行情大概率是不错的。
比如,上证指数在23年里,有15个年份是上涨的,仅有8个年份是下跌的,2023年1月30日,上证指数同样报涨收尾;深证成指在过去23年里,有14个年份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涨,9个年份收跌。
在春节前后市场行业风格切换方面,中信建投研报显示,2023-2023年共6年间,从市场总体绝对收益的角度来看,春节前市场表现较为清淡,春节后市场表现相对活跃。春节前第二周,价值相对成长占优;春节前一周,价值向成长切换初具雏形;春节后一周,成长相对价值占优;春节后第二周,成长依然优于价值。
中信建投分析师丁鲁明基于历史上春节期间行业表现,认为本轮春节后有望出现价值向成长的切换,春节效应有望助力今年2月份成长跑赢价值。
尤其是A股市场在历史上存旁闹在明显的“春季躁动”行情,而今年的“春季躁动”也尤其令人期待。
港股已“红盘高开”
不过,历史不会简单重复,纵向的参考终归也只是个参考,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而两天前已经开盘的港股市场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参照系。
1月26日,港股开市,走出了一个不错的开始,恒生旅启闷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均大幅高开。
截至1月27日收盘,恒生指数两日涨2.92%、恒生科技指数涨5.35%、国企指数涨幅3.88%、红筹指数涨幅1.49%。其中,受益于春节期间电影票房和旅游收入增长相对强劲,港股的旅游、影视股等一度走强。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23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23年同期的73.1%。
在春节档电影总票房方面,1月21日至1月27日,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
港股的“红盘高开”也给A股埋下了利好的伏笔。节后,旅游景点、酒店、影视、餐饮等均有望收获一波行情。
今年走势几何?
去年底今年初,已有众多机构对2023年的市场作出了展望和预判,总的来看,海外内机构大多认可今年的市场表现会好于去年,主基调为复苏,不过,复苏节奏可能会“一波三折”。
其中,安信策略林荣雄团队判断,2023年A股或将震荡上行,全年呈“N”字型,估值修复为主要特征,最大的“利好”来自于重振内需政策和新起点后的导向,消费和安全是两大产业赛道投资主线。
招商证券也认为今年全年类似于“N”字的走势,其预测A股在国内经济温和复苏、外部流动性改善的大环境下,成长风格有望相对占优势,相比大盘成长风格,小盘成长有望成胜一筹。
光大证券认为,春节之后,伴随着疫情的好转,经济数据将筑底回升,之后企业盈利也将逐步修复,市场将会迎来中期震荡上行区间,此前,伴随着地方两会的召开,国内政策也将会进一步发力,A股或将持续反攻。
中泰证券认为,“否极泰来”将是2023年走势的形容词。在市场风格方面,2023年上半年为“熊末牛初”阶段,市场风格或偏高分红板块以及政策主导的科技和高端制造;2023年年中后,市场风格或将回到央企低估值蓝筹,另外,医药板块将全年维持高景气度。
外资机构方面,高盛认为,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挑战之后,中国股市很可能在2023年展开反弹。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认为,中国整体股市的投资回报率在未来的两年有望进一步地提升,扭转过去9个月以来的颓势。从目前9%的回报率,在2023年之内可能会回升到超过11%,在2024年会回升到11.8%。
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2023年盈利增速反弹叠加估值修复,将使A股的预期回报相对较为可观。在市场风格方面建议短期关注价值,中期关注成长。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和的精彩内容,喜欢请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