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花近一些有什么含义 离花近一些标题的含义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离花近一些标题的含义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离花近一些有什么含义和离花近一些标题的含义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她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祖母拈针缝衣的手微微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在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里,循着香来到院子中。
“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亦步亦趋地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淚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寄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感受到的只有静谧和愉悦。
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等
除了上课,做些跟工作相关的零碎事情之外,一天里的很多时间她都泡在等待中。
她不知道被她唤作母亲的那个人来不来,什么时候会来。在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母亲没有手机,等于自动切断了跟别人的联系方式。也难怪,母亲都81岁了,在电话和手机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喝过了这世间数不清的盐水,并习惯接受一切自然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眼睛看,用那双永远不知疲倦的双脚,将再远再艰辛的路都咬着牙蹚过去。对母亲来说,风能抵达的地方,她也能抵达。
母亲的世界就那样了,简单,纯粹,就如家乡河滩上那一眼便能望穿的小树林。但这对她来说却造成了小小的不便。
但有时,她在走廊里走着走着,会忽然打住,转向窗口,只向一个固定的西北方向望过去。如果看到有一辆陈旧的三轮车停在那里,她的心突然间就会安定下来,像被一双温柔的手抚摸过,继续专心走路;如果那里空空如也,她的心在一天里都会空落又惆怅,仿佛塞满了秋天里无尽的落叶。
有时,她也会推开另一间屋子的房门,看看那些东西还在不在。那些东西是些饮料瓶、用过的本子,就放在进门处两排桌子的空档,是她和母亲共同的秘密。如果母亲来了,必然要进这个屋子,把那些东西带走。那个地方空了,她的心就满当了,然后继续为母亲攒着那些东西。
一天里最欢喜的时刻当然是看到母亲来了。她不忙时就会走出楼门,拐向西北角,那个堆满垃圾的大仓房外。母亲在仓房里头哈腰捡拾废品,她则蹬上两级台阶,隔着矮墙居高临下地看着母亲。“妈,你来了。”她响亮地喊着。“嗯,来了。”母亲循声抬起头来,笑盈盈接住了这句话。几乎每次她和母亲的第一句对白都是这样。她就想那样甜甜地喊一声,即便接下来没有什么可说的,她也想那样任性地孩子气地喊一声。真是奇怪,那声“妈”刚一喊出来,她就觉得全世界的阳光都照向了这个偏僻的角落,蝴蝶呀,仓房外边的格桑花呀都欢快地跳起了舞蹈。而母亲的半头银丝在阳光的倾斜而下中闪烁著动人的光泽。
以前她可不是这样。
在师范学校读书时,母亲偶尔也去学校看她,每次去都会带些好吃的。她在校门口见到母亲只是笑,根本顾不上问问,母亲你累吗,晕车吗?就直接打开母亲背来的那个沉重的包裹。“哦,有拌咸萝卜丝呀,我喜欢。”她继续翻捡包裹,直到搜罗出一大堆好吃的,地瓜干呀,炒花生呀,酸菜猪肉馅的饺子呀,都是家乡风味的。她像个得到无数糖果的孩子,乐得团团转。母亲什么时候走的,坐哪一班车走的,吃了饭没有,她一概不记得。只记得那一罐拌咸萝卜丝的味道,脆甜又爽口,每一根细丝吃到嘴里都清清凉凉的。
刚结婚那阵,她也时常去母亲家蹭饭。她推开母亲家的房门,喊着:“妈,我来了。”喊得那么理所当然,那么没心没肺。自然,父亲和母亲都乐颠颠地把好吃的端上桌子,招呼着她跟丈夫。在殷殷的热气中她大快朵颐,吃完了还要带走一些。
她以侵略者的身份霸占了母亲很多年,无所不搜罗,无所不扫荡。母亲的青春被侵略者夺走了,母亲的爱好被侵略者忽视了,母亲喜欢穿的衣服、母亲爱吃的那道菜被侵略者遗忘了,或者从来就没有被记起过。母亲就是那眼井,只要她想要的,都能从那眼井里打捞出来,问心无愧地享用着。她从没有想过这眼井存储有限,有一天也会枯竭。这是个多么遥远的话题啊,距离她那么远,如广袤宇宙中的地球与月球。她还年轻着,母亲也还年轻着;她只不过刚刚摸到了中年的门槛,母亲依然“年轻”着,对她的关心丝毫未减。
母女俩隔着一道矮墙,母亲还是那番话:“身体还好吗?吃东西怎样?多吃点,吃多了就有抵抗力。”她默默地听着,心间泛起点点涟漪。这已是母亲的老生常谈了,她却无比爱听。父亲多年前就带着满腹遗憾去看山了,这世上能对她说出这番话的还能有几人呢?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她愿意等下去,甜蜜地等下去。那些废品就是母亲的欢喜,用漫长的等待换取一个老人的欢喜,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情。
赤裸的土地
每年九月底十月初这段时间,对于家乡的土地来说,是最特殊的日子,原来长满庄稼的土地里,这时却一棵庄稼也没有,原生态地露出了黄土地的本色。目之所及,除了地頭田间这时显得更加高大的杨树、桐树外,剩下的就只有光秃秃的土地了,它一览无余地平铺在你的眼前,近处的脚下是,远处的山脚也是。如果说庄稼是土地的衣服,那么此时的土地就是赤裸的,远处的山坡是她的头颅,蜿蜒的河流是她的臂膀,枝叶繁茂的树木是她的纹身,时隐时现的田埂是她的脉络……
平时人们关注的是土地上的庄稼,而此时农民更关注的是收获后的土地。撒肥、深耕、耙碎、推平,然后就等待着播种。“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庄稼汉和庄稼地一样实诚,不管是时间还是力气,都耽误不得。人们把当年的庄稼拉回了家,算是对一年的总结,还要把土地拾掇好,为明年的丰收打下良好基础。那些天,庄稼汉们没有一个在家里偷懒的,就是再忙再累也得咬着牙,像是背水一战的勇士。他们把早已沤好的农家肥用架子车一车车拉到地里,一车一堆地先堆放起来。我记事起村里已有了犁地的拖拉机,刚开始只有一台,机器昼夜不停,等轮到谁家犁地了,就全家上阵,把粪均匀地撒到地里。只等犁铧波浪一样,把土地深翻,把粪埋在下面,好了,这时的庄稼汉才会长出一口气,明年的丰收心里总算有底了。
接下来就是耙了,为了把坷垃耙碎,人们还要在耙上放一块儿石头,几个人用绳子拉着耙,一圈一圈地在地里奔走。刚开始泥土很虚,几乎陷到人的腿肚子,庄稼汉们赤着脚,一步一步地往前迈着,弓着背,身形像虾,力度则可比纤夫拉纤。秋天,中午前后天气还很热,抵得上三伏天,庄稼汉不但是能出力的汉子,更是能流汗的“汗子”;庄稼不但是用水浇灌的,更是用汗浇灌的。渴了,他们就抱起盛着凉白开的水罐一顿“牛饮”;累了,他们就躺在土坷垃越来越小的土地上舒展下四肢。蓝天白云、厚土轻风,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候,因为这时,他们的心和泥土贴得最近。
为了便于浇灌,庄稼地还要有个坡度,原来有的,经过一年的浇灌就平了,如果不再修成斜面,浇地就不可能顺畅均匀,所以要在小麦播种之前先把地整好,这就要用到刮板了。这时,你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仅用将一块三尺长、一尺宽的厚木板竖起来,下面钉上铁齿,上面装个扶手,前面钉两个铁环,拴上绳子,几个人在前面拉,有经验的男主人扶着在后面推,就能把两边的土推拉到中间水道的位置。这虽说比拉耙轻松一些,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可是不管怎样,都只能忍着,毕竟推完刮板,就只剩下播种了……
播种是三秋大忙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轻松的一道工序,因为拉耙和推刮板不知要反复多少次,而播种只要一次就够了。但这又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因为播种的深浅稀稠、麦垄的宽窄曲直都和麦子能否丰收有关。扶耧最需要有经验的庄稼汉,于是,常常是几家人联合起来,由这几家人最有经验的老人扶耧,其他人拉绳。人拉着,耧摇着,耧上的铜铃响着,“铛铛、铛铛”,那就是人们对土地最好的歌唱。
随着时间的推移,麦苗长出来了,麦苗盖住地面了,绿莹莹的,看不到赤裸的土地了,明年的丰收又开始蕴育了!年复一年,生老病死,庄稼汉们一辈又一辈千百年;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黄土地却始终如一,以实实在在的品格养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知疲倦……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离花近一些有什么含义和离花近一些标题的含义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