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句子 端午节粽飘香的好句子

国学综合

关于端午节句子 端午节粽飘香的好句子

鬼道玄医围观:℉更新时间:05-26 20:49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关于端午节句子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端午节粽飘香的好句子和关于端午节句子的精彩内容哦。

关于端午节句子 端午节粽飘香的好句子

关于端午节句子 端午节粽飘香的好句子

又是一年端午节,情浓粽飘香。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端午佳节写下流传千古的佳句。

有"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的感恩;

有"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感叹;

有"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的风俗;

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的缱绻情深……

让我们一起吃着粽子,品读 一下古诗里的端午节吧!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节庆时赏赐的一件宫衣代表了皇帝对臣子的关爱,送到忠君爱国的杜甫手中,他自然是倍感温存。臣子在君王面前,百姓在做官的面前,就像古时的女人在男人面前一样,都变得善解人意,体贴入微,受到一点恩宠就欣喜不已。故而处于上位的一方也乐意时时表现慷慨,施予恩德,积攒下爱与义的投资,以备不时之需。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词苏轼写于1095年。当时他被贬惠州(现广东一代),他的小妾王朝云随侍左右。古人又将端午节称为“浴兰节”,他们在这天通常会以兰草汤沐浴,以去污秽。恰逢端午,苏轼携朝云参加浴兰活动,写下这首词赠与她,表现了浓浓的爱意。全词清新明快,充满了浓郁的民俗气息,以及对佳人的缱绻情深。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这是一首端午怀屈原的名作。诗中无一句点出屈原名字,而无一句不在写屈原。当年满腔忠诚与悲愤的臣子投身汨罗江,千载而下人们仍然为他的冤屈而不平。然而忠魂已去,终究无法再回到世间,无法见到他心心念念的祖国。而事实上,就像他的身躯早已烟灭,当年的楚国也早已灭亡,如今唯一留下的,只有一部《离骚》而已。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

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

江上年年夺锦标。

我们都知道文天祥是著名爱国诗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而他这首描写端午节的古诗也颇有韵味。

这首诗的大意是作者乘着从西边来的小船,家国之恨未消。河里的鱼与江上波浪都很孤寂。唯有那些楚地的人还在年年重复着赛龙舟的游戏。

这首诗的韵味颇类似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文天祥通过对端午节赛龙舟的描写,突出了他心中的惆怅,也表达了对当时某些人的失望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端午日无菖蒲》

[宋]余安行

端午日已过,更吟端午诗。

人间好时节,寂寞强追惟。

有酒无菖蒲,青粽谩累累。

昔人固所嗜,我今莫荐之。

薄物尚如此,翻思泪交垂。

诗人的端午日不知不觉指尖流逝,方才恍然人世佳节已过。不甘心时光的无声无息,他在端午日后的冷清寂寥中追想回忆,要将它记诸笔端。然而能念起的,是孤身饮酒,都没能按习俗切入菖蒲,求个驱邪避毒的好兆头;更别提没有佳节必备的青棕,分外使人伤怀。

端午来临,祝愿各位诗友一生平安,幸福安康!

人落魄看清人的句子(人啊)

人啊,

风光时朋友一堆,

落魄后知己一人!

美文、鸡汤

多交真心实意的人,远离虚情假意的鬼

人啊,风光时朋友一堆, 落魄后知己一人!《美文、鸡汤》

知己最珍贵

人活一世,朋友再多,也不如知己一人

有钱追着好兄弟,没钱谁认识你老几

这三种人,一辈子要铭记

形容饭菜丰盛的句子(烩)

▲ 大铁锅烩菜。 摄影/热风摄影,图/汇图网

-风物君语-

没什么冰天雪地

是大锅菜融化不了的

对于北方人来说,在寒风萧索的冬日最能慰藉心和胃的,除了火锅,还有热气腾腾的大锅菜。

大锅菜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名字:“大烩菜”是华北中原人们的熟悉叫法,“乱炖”则是东北的本体,河北和山东一些地方则称之为“熬菜”。烩、炖、熬,各地叫法不同,烹饪过程大同小异,核心都是那一大锅翻滚的汤汁浸透堆成小山的各式配菜。

烹饪的差异也存在:当这一锅是“烩菜”时,土豆、丸子等配菜会被煎炸或焯煮做预处理;“熬菜”则如其名,重点在大水大火“熬”熟的过程;“炖”则是不大讲究食材预处理,但是会花更多时间小火慢炖直至入味。

▲ 白菜粉条五花肉,是大锅菜的三大支柱。 图/视觉中国

旧时冬日食材匮乏,土豆白菜粉条的铁三角,可以自行组合、亦可搭配任意其他材料,萝卜、土豆、豆腐、豆角……配上或浓或淡渗透的肉汁,都能给冬日单调的味蕾带来欣喜。

能往火锅里煮的,基本上都能往大锅菜里炖。而相比于火锅,大锅菜不怕剩,甚至剩菜更入味,其制作本身的简易性,以及其“炖一锅,顶三天”的便捷性使其成为很多家庭日常的冬日餐桌上的常客。

▲ 砖垒的老式灶台,铁锅嵌入灶中。 图/图虫·创意

大锅菜对于很多北方长大的孩子来说,伴随着奶奶家带着遥远回忆的灶台,或者单元楼狭窄厨房里父母匆忙往大铁锅里加菜的身影,它表着冬日家的味道。

陕晋豫,烩菜的灵魂故乡t

若问哪里人最爱吃烩菜,河南、山西、陕西等一众中原人民,可能谁都不服谁,烩菜也正是起源于中原一带。

相传“烩菜”原本叫“炸桧菜”,是南宋时期,百姓因忿忿秦桧残害忠良,做菜时将蔬菜、肉等油炸后烩在一起,把它当成秦桧,食其肉、饮其血,以泄其愤。

在河南和山西大部分地区,传统烩菜中的肉味儿来自五花肉。五花肉被切成薄片下油,锅中的油和肉里溢出的油滋滋啦啦混在一起,肥肉逐渐由白变剔透,不待香气飘散,立即用配菜盖住,肉汤的香味在烩煮的过程中慢慢渗入配菜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蔬菜中的这点儿油腥是对味蕾和胃的双重救赎。

▲ 有些做法会把五花肉的肥肉和瘦肉分开,先用肥肉煸炒出油。 图/B站Up主“美味小舍”视频截图

随着物质逐渐丰盛,肉类开始在烩菜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分量。炸肉丸子的身影在各地烩菜中都能看见,河南和晋南地区特色的酥肉也是当地烩菜里的常客。无论是在家中还是饭店,酥肉常常被“两吃”:新鲜出锅时蘸椒盐品其酥脆,其余的在烩菜出锅前焖入锅中、脆酥皮浸足汤汁品其软糯多汁的口感——冬日回家途中的这点念想,常常能成为人们路上加快脚步的动力。

▲ 新鲜出锅的炸酥肉,蘸辣椒面或椒盐是常见吃法。 图/汇图网

在陕西,肉类则从配角变成了主咖,无须再如过去五花肉般作谦卑状,只是为了炸出零星肉味儿而存在。最常见的排骨和羊肉,已经占据了烩菜菜名的一席之地,比起河南山西烩菜里的丸子和酥肉有着更强烈的存在感。

以陕北的羊肉烩菜为例,羊肉要提前炖好,羊肉汤留着作为烩菜的汤;烹制方法大体与炖羊肉类似,只是在羊肉初熟状态烩入配菜,将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一锅打尽。

▲ 陕西的羊肉烩菜。 图/汇图网

无论肉是多是少,是主角是配角,一直不变的是烩菜在华北平原坚挺的餐桌地位——它不仅是日常餐桌上的守护者,也是中原乡村红白喜事各类庆典的宴席上不可或缺的“大菜”。

在东北,万物皆可炖

在东北,“铁锅炖一切”这句话绝对不是白给的:在很多地方,炖啥完全取决于家里有啥,或者今天想吃啥——“乱炖”则传神地描述了菜盆里食材的状态和它们被烹饪的动态过程。

“乱炖”在东北还有更多名字,比如精准描述其制作动态的“一锅搅马勺子”,还有更为喜庆的“大丰收”。

无论是烩菜还是熬菜,在北方各地都以“量大”著称,而在东北,“乱炖”不仅继承了“量大”的传统,还有“块大”的特色:白菜、扁豆角都不需用刀切,洗净直接用手撕碎入锅,其形态粗放;土豆、茄子、尖椒等则以“大滚刀块”形态出现,外表粗放但是味道不失精彩细腻。

▲ 东北酸菜炖白肉血肠。 图/汇图网

比起中原“烩”制的快速便捷,“炖”更是一个粗中有细的过程:加入汤汁或水后,要经历一个大火滚开到小火慢慢炖煮的过程——所以即便土豆、苞米、茄子块切得再大,滋味都会炖得透透的。

东北的“炖”是一门艺术:有经典的搭配组合,如酸菜炖猪肉,土豆炖豆角,小鸡炖榛蘑,也有“什么都往锅里炖”的带有随机之美的:红的绿的大块菜肉在热汤中翻滚着,被“马勺”搅出一派欢腾。

▲ 农家“一锅出”。 图/汇图网

主食也是东北大锅菜跟其他地方的重要区别。不像河南、山西人民常用馍、油饼等配烩菜,在东北,一向骄傲的东北大米都不能算作“乱炖”的黄金搭档,唯有锅贴大饼子才是大铁锅乱炖的绝配。

▲ “铁锅炖大鹅”周围环绕的玉米面锅贴大饼子。 图/汇图网

玉米面与白面相和,发酵至糊状用手捞出左右拍打,然后猛甩到咕噜着肉和菜的铁锅边缘,待蒸熟揭开锅盖,雾气与香气同时腾腾而出,单面焦脆里面软糯香甜的玉米饼就着炖得软烂的菜肉,抵御零下30度的寒气也不在话下。

总之,冬天在东北,“炖”就对了。

河北山东,“熬”出滋味

同样的肉菜原料、同样的大铁锅,在河北和山东部分地区,会在最后焖熟的过程中加入比其他地区更大量的水,因此“熬菜”这种地域特色叫法也颇为传神。

“熬”出来的菜,颜值看上去不算太能打:菜叶煮得蔫蔫的,颜色被酱油熬成一片褐黄。但是“熬”的做法让菜更易熟、更快速入味。

▲ “熬菜”中的汤水偏多。 图/汇图网

随着人口的迁徙,各地饮食习惯一直在不断融合:各地家庭主厨们都开始预先煎炸豆腐土豆,以便“熬”或“烩”得更有滋味;东北的酸菜和河南的酥肉开始喜结连理;各地出现的新鲜菜品也加入烩菜熬菜的大军。

▲ 河北邯郸的“皮渣炖海带”。 图/汇图网

而在河北,这种创新融合的尝试,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实践了,还是官府菜的身份,名曰:李鸿章烩菜。这一锅里,白菜粉条都退到了配角的位置,海参、花胶、蹄筋成了必须原料,猪肚、鸡肉和火腿都要以葱姜绍兴黄酒蒸透入味——这道传统民间家常菜,突然变得昂贵而隆重。

▲ 海参、蹄筋等重磅材料熬成的“李鸿章烩菜”。 图/汇图网

关于“李鸿章烩菜”如何得名,一个常见说法是李鸿章出使欧美时想念家乡菜,回到直隶府后膳食主管为了讨好他而特意研制,还加入了李鸿章老家安徽的一些特色。

“李鸿章烩菜”如今已是各家河北菜馆当仁不让的头牌,但是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太过繁琐,山珍海味“下凡”到烩菜里,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如那熬出来的一锅软烂更香更亲切。

▲ 河南开封的“烩四味菜”。 图/汇图网

无论是熬菜还是烩菜,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民间在困难时期为了简化生活、老百姓在苦中尽量改善生活的的菜品。在华北地区,猪肉和白菜是烩菜当仁不让的两大主角:少少的几片肉为整整一锅菜提供了油腥,而白菜则是旧时北方漫长冬季最长情的守护者。

在物质生活已经很丰裕的今天,无论食材多少、价格几何,大锅菜在北方的冬日笼罩着一层叫做“家”的氛围:当我们穿越严寒和疲劳回到家中,家人围坐桌边、一盆热气腾腾的烩菜霸气立于桌上,食物从胃暖到心,任何烦恼纷扰皆可抛。

炖的、烩的、熬的,

你家的大锅菜是怎么做的?

文丨钱衍

封图 | 视觉中国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形容端午节的句子(2023端午节朋友圈说说发什么)

送你一个开心粽,带着我的祝福;送你一个幸福粽,映着我的问候;送你一个甜蜜,浸透我的关怀;送你一条端午短信,传递我的祝愿,祝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到了,我用幸运米、开心果、美丽豆、爱心枣、美满仁、如意蜜、健康糖、无忧水、做一个粽子送给你,愿你的生活就像它的味道一样丰富甜美!

端午节将至,我要用一缕春风,两滴夏雨,三片秋叶,四朵冬雪,做成五颜六色的礼盒;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真诚,十分热情,包裹成粽子送给你!

粽子尖尖角,祝你身体好。咬口粽子粘又软,嚼在嘴里香又甜,咽到肚里胃温暖,吃了今天想明天。生活质量节节高,让你天天都解馋。

端午到,粽飘香,飘出生活甜似糖;赛龙舟,锣鼓响,赛出事业创辉煌;插艾叶,佩香囊,家庭安宁人健康;饮雄黄,送祝福,愿你快乐心舒畅!

五月初五是端午,朋友祝福已上路。财神运财走水路,福神空降最神速,喜神报喜上大路,惊喜连连在端午,爱神变出浪漫屋,幸运之神心中驻!

香香的粽子好兆头,风调雨顺不发愁。甜甜的粽子好年头,五谷丰登年年有。清清的河水欢快的流,高高的山岗碧绿秀,轻轻的龙舟自由的游,红红的太阳照额头。火辣辣的情歌自由的吼,热乎乎的祝福请君收。

一行轻如龙舟的问候,泛起我的惦记;一株暗香四溢的艾草,传递我的情意;一笼香甜圆润的粽子,包裹你的幸福;一杯浓郁甘冽的雄黄酒,敬祝你春风得意。端午佳节,愿你事业像龙舟竞技,家庭像艾草温馨,幸福像粽子香甜,生活像美酒惬意!

形容父女的美好句子(和父亲说说心里话)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种宝贵的东西叫做“父爱”,我会永远怀念过去,怀念父亲对我的爱。

我从小在严肃传统的家庭长大,从来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谈过心,说过话。我怀着无比复杂沉重的心情写下这篇文。

一:我生长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

那个年代的家庭都是重男轻女的思想。

我姊妹四个,姐姐是老大,我排行老二,下面两个弟弟,可想而知我在中间是多么的不受待见。

记得我两三岁时,那时候刚刚有了记忆,我在院子里的石板上躺着,不知为什么就不停地哭闹。

父亲见我不停地哇哇直哭,脾气暴躁的父亲一把抓起我,就把我扔了出去。(后面的不记得了……扔了多远,摔成什么样了?)

父亲,您知道吗?这给我造成了多大伤害,从那以后我非常的胆小,害怕,恐惧。

看见您眼一瞪,我就吓的胆战心惊,只差屁滚尿流了。

还有一件事,是我六七岁的时候,闹着拽鸡毛做毽子,您下班回来,把鸡毛夺过来就扔进了煤火了。

看着鸡毛燃成了灰烬,我哭得伤心欲绝,晚上就犯病了。

晚上睡梦里,又梦呓又吐白沫,在奶奶一声一声“蒙蒙,蒙蒙……”的呼唤中,才慢慢醒过来。

可是从那以后我就落下了病根,常常夜里犯病。

也是从那次以后,爷爷奶奶都护着我,不准你靠近我,不准你教训我。

父亲,您知道吗?这对我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从小自卑敏感,木讷寡言,胆小如鼠。

小时候,常常做恶梦,不是xx死了就是xx棺材,常常吓得我半夜醒来。

小时候的我孤独,缺爱。想起小时候的自己非常心疼,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非常的孤独。

父亲,您知道吗?我花了半生的力气才把从小受的伤害抹平。

父亲,虽然爷爷奶奶宠我,可是我从小缺少您的关爱。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和父亲亲密的有说有笑,我有多么的羡慕。

二:原生家庭的影响

那个年代的家庭都是重男轻女,家里十几亩的田地,女孩子怎么有力气种地,女孩子养大了又嫁到别人家了,怎么说都是“赔钱货”。

那是那个时代的错误,您也是受那个时代的影响。

即使知道是那个时代的错误,我依然想起小时候的我,多么渴望有个爱我疼我的父亲。

甚至小时候是对您有抱怨的,因为给我造成了很深很深的精神伤害。

缺少关心,缺少关爱,我从小是孤僻的,自卑敏感,自尊心强。

父亲,在我的印象里,您的眼睛又大又圆,脸黝黑,一脸严肃。

两眼一瞪,我害怕极了,吓得不敢和您说话。

说起您,我对您的心情是无比复杂的,总是感到和您之间有很深很深的沟壑。

受家庭的影响,以至于我参加工作,包括结婚生子,我都是自卑的,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

三:您出差买的新衣,温暖我幼小的心灵

现在您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爱恨都抹平了。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您出差回来,带了一块粉红色的确良布,给我和姐姐一人做了一件上衣。

春节的新衣服,粉红粉红的,穿上真好看,后来去学校,同学见了都好羡慕。

还有一次,您出差回来买了大红的鸭绒袄,美丽又暖和。这不单单是件美丽的衣服,是来自于父亲的被爱!

这些都在我记忆深处珍藏着,温暖着我幼小的心灵。

知道父亲您还是爱我的,还是关心我的,这些衣服,这两件事让我内心感受到被爱,感受到精神的富足。

随着时代的变化,您也慢慢变了,重男轻女的思想渐渐也改变了。

四:父亲的背影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父亲,您已经走六年了,每每想起您,印在我脑海里的却是您,一手提着菜,一手提着油,送我去车站的画面。

您老了,退休了!越来越挂念子女了。每次回家,您都会帮我提着大包小包,送我到公交车站,看着我坐上车了,您才转身离开。

回首望着您的背影,想起龙应台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五: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再做您的女儿

血浓于水,我还是深深的爱您,尊重您,我亲爱的父亲!

既爱您又怯您,多么矛盾的思想!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再做您的女儿,我想有个把我宠成公主的父亲。

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再做您的女儿,我想有个和我有说有笑的父亲。

虽然遗憾,您不是我心中想像父亲的样子,可还是依然爱您!您还是我心中的榜样!

您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工作尽职尽责。

孝顺爷爷奶奶,对家庭负责任,把我们四个抚养大,真的很不容易!

我们都成家立业了,您该享福了,您却走了!

真应了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后话:父亲节快到了,我的心情无比复杂,有爱有恨有遗憾,可这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了。

内心只剩下了爱,对生活对家庭充满了热情与希望。

父亲,我爱您!多么希望您还活着,我们能够团聚在一起。


如何从原生家庭的伤害中走出来,我有几点建议。


1:多读书,在书里寻找答案。

2:原谅父母不是完美的人,父母也会做错事。

3:原谅自己讨不了父母欢心。

4:从原生家庭受的伤害,要从自身修正,不要影响下一代。


今日话题: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您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您又是如何走出来的?影响您的家庭了吗?

我是白雾蒙蒙,一个爱写作的小镇姑娘,专注情感分析,感谢您的阅读。#心晴计划#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二期#

以上内容是关于关于端午节句子和端午节粽飘香的好句子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端午节粽飘香的好句子

标题:关于端午节句子 端午节粽飘香的好句子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3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