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神话神明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潮汕神话神明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

大唐悠悠围观:℉更新时间:08-24 12:58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潮汕神话神明故事大全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潮汕民间故事传说和潮汕神话神明故事大全的精彩内容哦。

潮汕神话神明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

潮汕神话神明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一)

1、潮州凤塘后陇山“老热”传说

古时候,潮州市凤塘镇有个老爷,叫老伯公,独自一个人住在后陇山上,清贫为乐。有一次,一个皇帝落难,狼狈地逃到了后陇山。此时的他已经很多天没吃饭了,饿得饥肠辘辘。老伯公见到他这样,很心痛。可惜他家里穷得家徒四壁,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给皇帝吃。无奈之下,他只好弄点番薯叶,熬了之后给皇帝吃。

后来皇帝东山再起,回到京城再次登基。这个皇帝很重感情,安定下来之后,他想起了在凤塘的这件事,很感激老伯公。于是派人到潮州凤塘后陇山去接老伯公,打算请他到京城享福。那些接到命令的官兵风风火火来到后陇山,老伯公被吓得惊心胆战的,以为是皇帝嫌他招呼不周,竟然拿粗廉的食物来给皇帝吃,派人来抓他回去受罚。

于是他便躲在山上,死活不肯出来。那些官兵知道他躲在山上,便上山去寻找。可是又老是找不到他,心想,要不放火烧山,把他逼出来。可是当整座山被烧光之后,老伯公还是没有出来。官兵们感到很纳闷,便上山去搜。结果发现,老伯公抱着一棵树被烧死了。远在京城的皇帝听后很伤心,命人将那棵树雕成老伯公的像,并供老伯公为神。

老伯公死去的日子是农历二月初一。为了纪念这个老伯,时至今日,凤塘镇后陇山的五个村子在每年的二月初一这一天,一同祭拜老伯公,并且一起举行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老热”。

2、揭阳玉湖小庙传说

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玉联村的一个三岔路口上,有一棵很大的榕树,榕树下面,有一座小庙。相传这棵榕树,是济公种下的。当年济公四处云游,在天上悠闲地飞着,经过玉联村时,他手中的酒壶不小心一晃,从天上掉下了一棵小种子,不偏不倚落地到在了这个三岔路口。

不久之后,这棵种子接受了天地的滋养,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村民们认为这棵大树是济公种下的,会有灵气,可以保他们平安。于是,他们在树下建起了一座小庙,在里面供奉这一尊老爷。至今,这座小庙依旧香火鼎盛,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扩展资料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与福建省的连接处,其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潮汕人称之为“省尾国角”。

潮汕地区东邻漳州,西接惠州,南濒南海,北界梅州、龙岩。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海。气候宜人,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

有“耕田如绣花”之美誉,有“潮汕三宝”:“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潮汕姑娘(当地人称“姿娘”)、“雅致细腻、精美绝伦”的潮汕工艺品以及被誉为“中国最高端菜系”的潮州菜“等。

“潮汕”历史上长达近2000年称呼为“潮州”,历史诸如称呼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在1904之后才出现这个“潮汕”称呼。

1904年,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城至汕头埠的铁路。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车。由此“潮汕”一词开始传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潮汕


潮汕地区民间传说

汕头莲塘玄天大帝庙传说

古时候,汕头的莲塘与邹堂两个村子经常发生暴力冲突。双方一直僵持不下,可惜莲塘往往败退。不仅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因此受到其他村子的嘲笑,莲塘的村民为此倍感气愤。

有一天,莲塘打架又输了。村民们都很不服气,大家决定向妈祖娘娘求救,看看能不能找到可以战胜的方法,来挽回他们的势力。

可是,当他们向妈祖娘娘诉说自己的来由之后,妈祖娘娘也感到很无奈。妈祖娘娘向村民们解释说,她并不懂得作战的方法,实在是帮不了他们。这群村民听了之后,都感到很失望。但是,妈祖娘娘想了想又说,她倒是可以给村民指明一条道路,到牛头山上去找妈祖娘娘的大哥玄天大帝,他应该可以帮到村民。

村民听了之后非常开心。于他们风风火火,赶紧跑到妈祖娘娘所指的牛头山上去寻找玄天大帝。玄天大帝这位神仙倒也豪爽,听到了村民们的苦楚之后,立马答应下山来帮助村民。

当莲塘与邹堂再次发生冲突时,玄天大帝及时出现。他的出场犹如一阵狂飙的风,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下子就将一个重达千斤的石门坎拔了出来。在场的村民全部惊呆了,谁也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只觉得还没来得及厮杀,玄天大帝已不费力气地把邹堂的人赶出了莲塘。

这次的暴力冲突,让邹堂那边损失惨重。从此以后,邹堂的村民再也不敢来找莲塘村民的麻烦了,莲塘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安定。大家为了感谢玄天大帝的保佑,在村子里建起了一座玄天大帝庙,并且在自家的门上贴上了玄天大帝的门符。

时至今日,莲塘的玄天大帝庙里,依旧香火鼎盛。

潮州凤塘后陇山“老热”传说


同上

潮汕神话神明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二)

《很久很久以前》,是韩国动画。

韩国民间故事的合集。


很久很久以前


很久很久以前


你好!

姑娘要农夫等三年,可农夫却急于想娶个老婆。姑娘见农夫可怜,于是嫁给了他老虎一撇嘴,野狼算什么,你说我的名字他就不哭了。小孩还是哭。母亲就说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潮汕神话神明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三)

灵秀是泰宁的标识。游客穿行在古城和各景区中,或欣赏青山绿水所特有的清新,或感受民俗文化特有的神韵,或探寻红色旅游那神秘的传奇故事……“到泰宁旅游,这里的山水给予我恬淡,而这里的民俗文化给我灵动。”上海游客付先生不久前到泰宁旅游后如是感叹。

泰宁县不断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带文化繁荣,把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泰宁旅游核心竞争力,旅游业持续升温。

创新思路“活”起来

游客欣赏了自然山水之后,越来越看重的是山水背后蕴藏的文化。泰宁县委、县政府充公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培育,探索文化与旅游双赢的发展道路。今年,该县多次召开文化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将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采访中,宣传部、文体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认为,创新思路,整合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树立起独特的文化品牌,才能引来游客、留住游客人。

为提升景区的形象,树文明新风,泰宁县通过组织外出学习、专业培训、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特别是对乡村旅游加强了管理,定期对“农家乐”户主进行卫生、文化和管理培训,促使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如今,杉城镇南会村和梅口乡水际村的乡村旅游发展红火,“处处都是农家乐”,村民们走上了富裕之路。

泰宁县还以举行的多彩的地方山歌大赛为契机,大力挖掘整理原生态民俗文化,寻找新的旅游文化符号。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泰宁县举办了五场民俗文化表演,吸引众多中外游客驻足观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时间有意安排在黄金周,主要是想借这几台晚会,向外界宣传推介充满魅力的泰宁民俗文化风情。”泰宁县文体局副局长高起光告诉笔者。

民俗文化“靓”起来

“第一次听到泰宁的山歌,也是第一次看到泰宁的梅林戏,这种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给我的心灵带来很大震撼!”江西游客范女士告诉笔者。前不久,她慕名来到泰宁旅游,感受到了迷人的灵秀山水和民俗风情。

泰宁有着极其丰富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近年来,泰宁县倾力挖掘民俗特色文化,在各景区景点着力打造民居文化、银饰文化、饮食文化、龙灯文化、鱼文化等,一批具有典型民俗文化的节日、习俗等进入景区,成为了旅游项目。如老虎际的“吊脚楼”、新桥的傩舞、上青的桥灯、龙湖的二月初四等等,以及陈列在尚书第内的客家银饰馆,还有各种特色小吃等,吸引了中外游客沉迷于民俗“风情大餐”里。

除了挖掘独特的民俗文化外,泰宁县在自然风景中也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泰宁有着与别处不同的科举文化和岩穴文化。宋朝叶祖洽曾隐居于道峰山龙泉岩,后被钦点为“龙飞状元”;宋朝邹应龙就曾隐居于状元岩,而留下了“斗米阶”的故事……如今,该县宣传文化部门正发起面向社会收集整理民间故事的活动,把泰宁境内各种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与景区景点充分结合起来,编制成文化旅游产品手册,让景区旅游从业人员熟知,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文化产业“舞”起来

近年来,泰宁县把文化产业作为全县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来抓,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和“把城区当成景区建”的发展思路,从2004年起,县政府每年投入较大资金,用于培育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投资建立起了状元文化公园,把泰宁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科举文化、红色文化等都融入于公园内,并免费向全社会开放。

2006年6月,梅林戏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6月,梅林戏首次晋京展演获得成功。泰宁县以此为依托,整合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等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民俗风情演艺上做文章,精心打造以歌舞等为主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与此同时,民间成立了“山泉组合”山歌演唱队,到各景区为游客演出。

民俗演艺馆的迅猛发展,舞活了泰宁县的旅游业,打响了泰宁县的文化品牌。仅今年上半年,民俗演艺馆从事商业演出600余场次,最多的一天演出12场。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其中,境外游客占20%,创收25万余元。旅游给文化提供市场,文化给旅游提升品位,泰宁县文化与旅游的联姻实现了双赢互助发展。

“海峡西岸一明珠,武夷山麓大金湖”。如今的泰宁,正成为福建旅游的闪亮明珠,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连年攀升。今年“五一”黄金周,泰宁旅游行业再次赚得“满盆金”:七天内共接待游客19.3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10.2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近10.6%,创历史新高。


前些年有出本关于泰宁民间故事的书,你可以去图书馆找找,关于习俗方面的问题,看看泰宁县志,上面有介绍~祝你好运~!


泰宁

[编辑本段]1.世界地质公园——福建泰宁

一、地理概况:

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的杉岭支脉东南侧。北靠邵武,东连将乐,南邻明溪,西接建宁,西北紧贴江西黎川。县处东经116°53′~117°24′,北纬26°34′~27°08′。东西宽约43公里,南北长约61公里。县内海拔最高达1700多米,最低180米,地形多属山地和丘陵。县城距福建铁路枢纽站邵武1小时路程,距武夷山机场2.5小时,穿境而过的福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形成泰宁到南昌2.5小时、到福州3小时、到武汉5小时、到上海7小时的交通经济圈;已列入铁道部和省“十一五”规划的向莆高速铁路也将在泰宁设点建站,可望在2008年开工建设,泰宁的交通区位条件日趋改善。

二、建制:

泰宁曾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初,为闽越王无诸的建安校乡,唐初,称金城场(含泰宁、建宁、宁化),唐乾元二年(759年),金城场分置归化,黄连二镇(归化为今泰宁)。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改镇为场,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升场为归化县。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乡人状元叶祖洽托闽使张汝贤奏请朝廷改名,宋哲宗将孔子家乡阙里府号“泰宁”赐作县名 ,寓“泰平、安宁”之意,从此这一县名沿用至今。

三、政区划、人口:

泰宁县属福建省三明市辖县,总面积1539.33平方公里,全县下辖2镇7乡,6个居民委员会,现有人口12.8万人,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畲、满、回、藏、苗等,总人数459人。

四、资源:

1、旅游资源:

泰宁是新兴旅游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200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泰宁荣膺世界地质公园这一世界级品牌,成为福建继武夷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级旅游区。泰宁又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还是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潮汕神话神明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四)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

孟姜女哭长城

按照一般传说,她是秦朝始皇时期的一名女子,在新婚之夜,丈夫范杞良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不远万里为丈夫送去御寒的衣物,花了很长时间才到长城,然而最后却被告知丈夫已经死了,尸体也被埋在长城之下。“孟姜女放声大哭,最终哭倒长城八百里”,以滴血於枯骨堆里认找到了丈夫的尸体,秦始皇因此召见孟姜女,惊为天人,欲纳孟姜女为妾,孟姜女要求秦始皇需至秦皇岛为范杞良披麻带孝,秦始皇答应;在秦始皇祭拜完范杞良后,孟姜女捧夫尸骨在今孟姜女庙庙址所在,当场投海自尽。

潮汕神话神明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五)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谚云:“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农历每年的腊月三十日,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这一天,人们从早到晚,要准备许多美味食品,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人们称这一天叫做“过年”。

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坎,就开始忙年。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起,人们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日夜忙个不停。河南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饺子;


饺子:

一、

二、

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却称之为“馄饨“。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有猪肉水饺,羊肉水饺,牛肉水饺,三鲜水饺,红油水饺,高汤水饺,花素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还在煎饺,蒸饺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饺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饺子的来历,除史书记载外,民间还另有一则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师,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出告示,举国招选。

不几日,全国各地好多有名厨师陆续被送到京里,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苏巧生被选上了。从此,苏巧生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咋做最后一顿饭了。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伤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做最后一样饭给皇端去。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以上内容是关于潮汕神话神明故事大全和潮汕民间故事传说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潮汕民间故事传说

标题:潮汕神话神明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传说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4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