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题字送酒家完整版 乾隆题字送酒家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乾隆题字送酒家完整版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乾隆题字送酒家故事和乾隆题字送酒家完整版的精彩内容哦。
乾隆题字送酒家完整版 乾隆题字送酒家故事(一)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叫王瑞福的山西人在北京前门大街开了一家小酒店。这个王掌柜做事向来一丝不苟,制定的店规也很严格,其中有一条是晚上不过子时不关门。
每年的除夕夜,人们不远万里也要赶回家与亲人团聚,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这一年,又到了中国人最重视的除夕夜。此时,人们都赶回家过年了,许多店铺早已关了门,街上连个人影都很难见到,冷清得很,只有寒风飕飕地吹着。王家酒店的伙计都恳求王老板说:“您看街上都没什么人了,这大年三十的,大家都回家团聚了,估计也没人来吃饭了。忙了一年,今晚咱们就破例早点关门,让大伙也早点回家过年吧。”可王老板却不通人情,仍然坚持说:“还是等到子时再关门!规矩得严格执行。”
就在店里的伙计坐在桌子旁,手托腮帮,犯困打瞌睡时,门帘一挑,两个打着纱灯的仆人一前一后,引着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进了酒店。这年轻人气宇轩昂,虽然是儒者装束,但一举一动都透出王者气概;而这两个仆人,衣冠整洁,对主人毕恭毕敬,不敢稍有怠慢。掌柜王老板一看便知他们是贵客,连忙迎上前,热情地招呼,立即吩咐店小二引他们上楼,并把店中珍藏的“佛手露”酒和酒铺自制的几样拿手凉菜“糟肉”、“凉肉”、“马莲肉”一齐端上桌来,亲自为3人斟酒,并站在一旁小心伺候。那个年轻的书生边吃边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赞这里的菜好酒好服务好,还说京城里那些有名的酒店都比不了这里的酒菜,仆人们也随声应和。王老板听了,心里高兴得乐开了花。
可能是喝得比较尽兴,年轻的书生就问掌柜王瑞福:“你这小店叫什么名字?”王瑞福赶忙回答:“还没名字。”书生点头说:“我给你起个名字好不好?”王掌柜感激地说:“那敢情好!”于是,吩咐店小二准备好笔墨纸砚。书生拿起笔想了想说:“本以为这么晚了,又是除夕夜,店铺应该早都关门了,我们三人肯定要饿肚子,可没想到,你的小酒店还在开门营业,估计全京都也只此一家,就叫‘都一处’吧!”说完,他大笔一挥,刷刷刷地在纸上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写完后,书生满意地点了点头,两个仆人也拍手称赞,说名字起得妙,字也写得好!王掌柜双手接过后,连忙称谢,一行人便笑着离开了。
等做完这单生意后,也过了子时,大伙把店门关了,洗漱一下就睡觉了。至于书生给酒店题的字,王掌柜也没太在意,放到了一边。过了几天,忽然有十几个太监排着队,神气十足地来到王家酒店,把一块写有“都一处”三个大字的虎头匾送给王掌柜。到了这时候,大伙才恍然大悟,原来三十晚上来喝酒的年轻书生竟然是乾隆爷,这块匾就是乾隆爷亲手题写后,命人送过来的。王掌柜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忙跪倒在地接过匾,叩头谢恩!然后,他端端正正地将其挂在店铺的门楣上,又将乾隆爷那天晚上坐过的太师椅盖上黄缎子,下边还垫上黄土,恭恭敬敬地摆放起来,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再坐。乾隆爷题匾的消息,一阵风似地刮遍了北京城,也让“都一处”名声大噪,生意蒸蒸日上。
后来,王家传下规矩,后辈子孙如果做生意,一定要迟关门。
乾隆题字送酒家完整版 乾隆题字送酒家故事(二)
从前在丰润县城外住着一家姓刘的大户,刘家财大业大花钱跟流水一样,所以住的、吃的、用的都特讲排场。家里顾得厨子、老妈、丫鬟不计期数。
就拿二房老太太来说吧,身边伺候她的老妈子就好几个,但跟她最贴身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妈,因他婆家是北关村的老王家,所以二房老太太就常称她为:“老王家的。”。二房老太太的穿戴并不讲究,但她在吃的上特别特殊。老太太最爱吃用香油活陷的一个肉丸的饺子,在吃饺子时更讲究,每次吃饺子时从不吃饺子唇,她说:“老太太我上了年纪牙口不好,饺子唇太厚咬不动,老王家的拿下去扔了吧。”
老王家的看着老太太不吃的饺子唇扔了怪可惜的,所以每次就会把饺子唇找个地方晒干收起来,赞多了就在丈夫来看她时,让丈夫带回家留作家人煮着吃,丈夫问是什么东西时,她总是说这是:“老太太的厚嘴唇。”这样一来二去的王家就赞了不少二房老太太的厚嘴唇。
有一天刘家遭了一把天火烧的刘家寸瓦没剩,从此刘家就开始走向衰败,不用说顾用人了,就连自己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所以有一天二房老太太就把老王家的叫到身边说:“老王家的!不是老太太我不留你,你也看到了如今老太太我都揭不开锅了,你就回家找你男人过日子去吧。”老王家的一开始还不愿意走,到后来一想留在这里还会给二房老太太填累赘,还是给二房老太太减轻点负担吧,就这样老王家的就离开了刘家。
刘家到现在遭天火整整一年了,刘家为了全家人的生活,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当了,到最后没办法只好各自结伴出去要饭吃。这天二房老太太在小孙子的陪伴下到县城周围的村庄去要饭,要了一上午也没要到一点吃的,她们娘俩下午来到了北关村,正饿得走不动时就来到一家的门口的石凳上坐着休息,正赶上此家的女主人出来泼污水,女主人一眼就认出了老太太,马上就跑到老太太身边说:“这不是老太太吗?您娘俩怎么坐在这快进家吧。”
二房老太太抬起头用一双昏花的眼睛看了看女主人说:“您是谁呀?”
“老太太!您不认识我了,我就是老王家的。”女主人提醒道。
“啊!你是老王家的,你住在这里。”二房老太太一听她是老王家的像见到了救星一样来了精神,忙站起身来把老王家的紧紧抱住。
“老太太!这就是我的家,快进家吧。”老王家的说着一只手搀着二房老太太,一只手拉着二房老太太的小孙子进了家。
进了家后老王家的让二房老太太娘俩坐在炕桌前,她赶紧到锅里把中午吃剩下的两块蒸白薯给二房老太太娘俩拿来,二房老太太的小孙子一看就顾不得二房老太太了,抢过白薯三口两口就咽下了肚,二房老太太看得直眼馋,二房老太太咽咽唾沫对小孙子说:“看这孩子急得也不说声谢谢大妈就吃,太不懂礼貌了。”
老王家的一看二房老太太还没吃到东西这可怎么办呢?她突然眼睛一亮想起来,还有一点这些日子没舍得吃的二房老太太的厚嘴唇呢,我为何不给娘俩煮着吃了哪?所以老王家的就对二房老太太娘俩说“老太太您们娘俩先坐会,我给您们娘俩做点吃的去。”说着就出去了。
老王家的到自家院中拔了几棵大葱,然后取出家里仅有的二房老太太的厚嘴唇来到灶台前,最后又把家里的一点香油倒在锅里呛锅。二房老太太在屋里闻到香油味感觉可真香啊!东西还没端上来嗓子眼里就像长了两只小手在抓舌头。一会老王家的就端上来一小盆和一碗热呼呼的汤面,把小盆给了二房老太太把碗递给了二房老太太的小孙子。
二房老太太一看可来吃的了,自己也顾不得文雅了抄起筷子就向嘴里哗啦,等把一盆东西入了肚才抹了抹嘴问老王家的:“老王家的这是啥好吃的,怎么这么香我还从来没吃过呢!”
“这就是老太太从来不吃的老太太的厚嘴唇!”老王家的笑着答道。
“这就是我从不吃的我的厚嘴唇?原来我的厚嘴唇也这样好吃呀!”二房老太太摇摇头还感到不相信。
乾隆题字送酒家完整版 乾隆题字送酒家故事(三)
从前,有一个小孩叫白氏郎,他每天上学都要趟过一条小河。天冷了他娘问他:“儿呀,现在趟水凉了吧?”白氏郎说:“娘呀,孩儿不用趟水,每天,都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背我。”
他娘说:“儿啊,下次那个老头再背你的时候,你问问他为什么背你呀?”
第二天,白氏郎放学回来对他娘说:“娘,我问那个老头了,他说我是真龙天子,是玉皇大帝的儿子,将来一定登基坐殿,长生不死,所以才来保护我。”他娘一听很高兴,就说:“我儿做了皇帝,有仇的报仇,无仇的报冤!”她一天三遍这样念叨,做饭时也用火棍捣老灶爷的脑门儿念叨,老灶爷的脑门儿很快被捣烂了。老灶爷回到天宫,面对玉皇大帝诉说自己所受的委屈。玉皇大帝闻听自己的爱臣受如此欺侮,勃然大怒道:“快把白氏郎的筋全部抽了,拔出贵骨换贱骨。”
白氏郎放学了,他来到河边。白胡子老头对他说:“我这是最后一次背你了,你母亲狂妄过度,没等你做了皇帝,就念叨有仇的报仇,无仇的报冤,如依着她,不把天下人都杀绝了吗?你母亲把老灶爷得罪了,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把她告了。玉皇大帝听了很生气。到夜里,天龙将来抽你的筋,换你的骨。记住,那时候,你千万别吱声,只要紧紧咬住牙,这样,你还能留下满口的玉牙,享一辈子福。不这样,就会受一辈子穷。”说完,老头把白氏郎背起来,过了河。
到夜里,白氏郎就照白胡子老头的话办了。
打那,白氏郎就留下了金口玉牙,享受了一辈子。
乾隆题字送酒家完整版 乾隆题字送酒家故事(四)
很多年以前,黄河北岸遭了火灾,淹没了许多庄稼和村庄,人们没吃没穿,生活十分困难。
有一天,黄河上游漂来十只大船,满载粮食和衣服。大船靠在黄河北岸,从船上跳下一个老头来,他招呼大家到船上领粮食和衣服。这样,几只大船上的东西没几天就发放一空,救活了很多灾民。最后,他又打开第十只大船,里边装的全是粮种。随后,把粮种分给灾民,让人们等水下去后,把种子种上,收更多的粮食,明年就不挨饿了。广大灾民感恩不尽,问老头儿的家乡居住,姓啥名谁,他只是笑笑。经不住广大灾民一再追问,他才说叫张三,说罢,把手一挥,十只大船拔锚扬帆而去,霎时无影无踪。人们把粮种种到地里,第二年果然收了很多粮食。
为了纪念这位放粮的老头儿,在韩胡同村北修了座小庙,里边塑了个神像叫张三爷。每逢年节,人们就给他烧香上供。
乾隆题字送酒家完整版 乾隆题字送酒家故事(五)
从前,有个叫王恩的小伙子,家里很穷,每天要到山上打柴去卖,换点米、面维持生活。
这天,王恩来到山上,把母亲给烙的饼放在一块大石头上,进山去打柴。
中午,王恩饿了,回来吃饼,一看,少了一张,咋回事?他没吃饱就回家了。他给母亲说:“今天,我没吃饱,明天,你就多烙一张饼吧!”母亲照样做了。
第二天,王恩来到山上,把饼放在石头上,又去打柴,中午回来吃饼,发现少了两张。这样,一连几天,王恩总是吃不饱。他下决心要看个水落石出。一天中午,王恩躲在一棵大树后面观看动静。忽然看见一个半尺高的小老头,头上戴着鸡蛋壳,正吃饼哩。王恩一个箭步上去,抓住小老头说:“原来是你吃了我的饼!看我不把你活活摔死!”小老头说:“小伙子,消消气,我给你透露一个消息,咱这里快上大水了,你快回家扎木筏把!扎好后,就把东西搬到木筏上。你每天要到村南门上看石狮子的眼睛,如果石狮子的眼睛红了,大水就来到了,你就赶快上木筏。大水来到后,你只许救四样东西,日后对你有好处,千万不要多救,救的多了,对你有害。”王恩听了,便速速回家准备。
他用几根木头,扎了一个大木笼,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上面。就到南门去看石狮子。
这天中午,石狮子的眼睛红了,王恩赶紧回到家里,把母亲背在木筏上。这时,大水果真来到了,一会平地里就积了一丈多深。
这时,王恩看见水里有一窝小老鼠淹得怪可怜,就把它们救上来。又过了一会儿,漂来一窝蚂蚁,又把它们救上来。后来,又救了小喜鹊和一个小白蛇。他想,够四样了,不能再救了。
水越来越大,忽然王恩听人喊救命,一看,是平时的好友史义,在一棵大树上喊哩,王恩想救史义,但想起了小老头的话,又停下来。村上的史义多次呼喊,王恩忍不住了,便把他救上来。
几天后,大水下去了,王恩和史义回到家里,为了维持生活,还得上山打柴。
一天,下起瓢泼大雨,王恩和史义到附近庙里避雨。一阵雷鸣之后,一个青面獠牙的妖精背着一个皇姑进庙避雨。王恩手急眼快,一斧子把妖精的脖子砍了个大血口子。妖精嗷地一声背着皇姑逃走了。
雨渐渐停了,他们顺着血迹寻找妖精。在一个大树林里,有一个青石板,到这里血迹就没了。王恩和史义把青石板抬到一边,一看,原来是一个无底黑洞,他们断定这一定是妖精洞。
这时,皇帝也派兵马前来捉拿妖精,但洞太深,无人敢下。无耐,皇帝只有下令,谁如救出公主。就把她嫁给谁。王恩问史义下否?史义不敢。王恩说:“还是救人要紧,你不下我下。”说罢,让人找了几根井绳结在一块,拴上个大筐,上面系着铃当,王恩坐在筐里,他对史义说:“如听见铃响一下,便是到了洞底,响三下,就是我们要上来,你们就快往上拉。”史义点头答应。
王恩下了半天才到洞底,就晃了一下铃当,上边的人知道到底了。
他从筐里出来,手握斧头向洞里走去。不一会,看见一个妖精把住洞口,他手起斧落,把守门的妖精砍死了。他继续往里走,洞里边明灯蜡烛。这时,王恩看见皇姑流着泪正给妖精用花椒水洗伤口哩,他给皇姑使了个眼色,聪明的皇姑对妖精说:“你快闭结实眼吧!别让花椒把眼煞坏了。”妖精听了,把眼闭得很紧。王恩趁机把妖精砍死。皇姑非常感激,王恩把皇帝许亲的事告诉了她,皇姑点头答应。
咋上去啊?如果两个人一块坐在筐里,王恩感觉不好意思,他对皇姑说:“先让你上去,我再上吧!”临上之前,皇姑赠给王恩一只玉镯,王恩撕给皇姑一块蓝衫袖,作为定婚之物。随后,便摇铃上去。
在洞口等候的史义一看皇姑貌似天仙,便生了歹心,待皇姑回宫后,就用青石板盖上了洞口。就冒充王恩到京城去找皇姑成亲。到了皇宫,因为没有定婚之物,被皇帝判决为欺君之罪,打入死牢。
以上内容是关于乾隆题字送酒家完整版和乾隆题字送酒家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